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
1
Build on AWS

AWS 雲原生,學起來比泡咖啡還快系列 第 1

雲端是什麼?比租房子還簡單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遙想當年還是菜逼八的時候,剛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只會 Java Spring Boot,一點點前端與 SQL,完全不懂什麼是雲端,只想著「我只要把 CRUD 寫好就行了」。命運卻總愛捉弄人,原本以為自己會一路鑽研程式碼,成為一名超強的碼農,沒想到卻在一次次的專案、一次次的需求裡,漸漸被推著走上了「雲端」這條路。
雲端,這個字在當初對我來說就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名詞,面試的時候常被問到:「你了解三大公有雲嗎?AWS、Azure、GCP 你有用過哪一個?」當時的我只能尷尬一笑,腦中浮現的不是具體的服務,而是「到底為什麼要懂這些?」

直到後來,我才真正明白,雲端不只是企業 IT 成本轉型的工具,它更代表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從傳統買伺服器、架機房,到現在只要透過網頁點一點,就能開出一整個環境,甚至只需要幾行 IaC(Infrastructure as Code)的程式碼,就能快速佈署跨國的應用。這種 敏捷、彈性、可擴展性,正是現代軟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大公有雲(AWS、Azure、GCP)在當今世界,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服務供應商」,而更像是推動產業數位化的基礎建設。

AWS 以廣度與穩定性著稱,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 IT 解決方案,它都能提供一套成熟的服務。
Azure 則因為與微軟生態的深度整合,成為許多傳統企業數位轉型的首選。
GCP 雖然起步稍晚,但在大數據、AI、機器學習的領域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

回過頭看,雲端不只是我職涯中一個被迫接受的轉折,而更是一條開啟新視野的道路。當初覺得只要專注 CRUD 的自己,萬萬沒想到會因為雲端而拓展了技術的廣度,從應用程式一路走到基礎架構、資安、甚至跨國系統設計。
雲端代表的,不只是「把伺服器搬到別人的電腦上」,而是一種 時代的必然。
它象徵著軟體工程師角色的轉變:從只會寫程式,到能理解全局架構;從單純追求功能實現,到思考效能、成本與安全。

而這條路,才剛開始。


雲端(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

雲端對我而言就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運算資源與服務的模式,讓使用者不用自己購買,管理實體的機器與機房,使用者不用自己擔心機房的一些安全,水電,設備的汰換,由公有雲廠商來保護底層的機器。
系統在雲端的世界上運作講求的我個人認為主要就四點

彈性:

底層的機器會隨著流量進行自動化的擴充與增長,說白一點,今天人多的時候我就用大一點,或是多一點機器來讓系統不會被流量衝爆。
當我今天有需求的時候,或者是有新的功能想要快速的驗證測試,在雲端可以非常快速的拿到你所要的資源,不用再被海關,物流等所限制,可以很快的在雲端啟用你所要的資源。
費用的彈性,在雲端不用像在地端,購買機器的時候都需要預留20%,甚至40%的資源的預留,原本我只需要 4 core 8G ram ,但擔心之後不夠用,我要先買8 core 16 gb來預留,這就造成的資源與費用的浪費,但在雲端你可以依照你當前的需求來取得相對應的資源。

可靠性:

系統在雲端上運作時,會特別注重其可靠性與可用性。許多雲端服務供應商(如 AWS、Azure、GCP)都會為其服務提供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等級協議),明確保證服務的可用性,例如 99.9%、99.99% 甚至更高,代表系統每年的停機時間會被控制在極短的時間範圍內。你也可以透過雲端供應商全球基礎設施來建置多可用區,甚至多區域的系統來提供可靠性,打個比方,你可以在台灣的高雄與台北建置相同的服務,來確保災害發生的時候可以快速的切換,確保系統部會中斷。

可擴展性(Scalability)

橫向擴展(Horizontal Scaling):可以快速增加更多的運算節點(如 VM 或容器)來應對大量的流量。
縱向擴展(Vertical Scaling):也可以根據需求動態調整單一節點的資源配置,如 CPU、記憶體大小等。
這讓使用者不需要一開始就投入大量的錢錢建置機房,而是可以「從小做起、按需擴張」,特別適合新創公司或業務初期不確定資源需求的使用者。

安全性(Security)

雖然很多人會擔心雲端「把資料交給別人會不會不安全」,但實際上,大型雲端平台的安全能力往往比企業自建機房還要高。(打個比方,你的錢存在你家裡的豬公跟銀行比,當然是銀行比家裡的公還要安全XD),雲端的廠商都會提供以下的服務確保你的資訊安全,

  • 實體安全:雲服務供應商的資料中心有軍事等級的物理安全防護(如 24 小時監控、門禁管理等)。
  • 資料加密:支援靜態資料與傳輸資料的加密,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金鑰(BYOK)來控管。
  • 身份與存取管理(IAM):可細緻地控制每個使用者或服務對資源的存取權限,避免不當存取。
  • 合規與認證:雲端平台通常都會通過多項國際標準與合規要求,例如 ISO 27001、SOC 2、GDPR 等。

雲端運算主要分為三種服務模式: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145462ZbhRg204gm.png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虛擬機器、儲存與網路等資源,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建置系統環境。(最簡單,底層的機器由AWS管理,但你需要自己管理OS等相關的更新)
PaaS(平台即服務):你只要上傳code,平台會自動幫你處理自動擴展,底層更新等相關的問題。
SaaS(軟體即服務):直接使用雲端應用程式,無需安裝與維護。
目前三大主流公有雲平台為 AWS、Azure 與 GCP,他們提供涵蓋運算、儲存、資料庫、AI、資安等完整解決方案。雲端不只是代管伺服器,更是企業數位轉型與現代 IT 架構的核心。

以上就是一些雲端的基礎知識,看完應該對雲端有稍微一點點了解,接下來就是帶大家進入雲端的新手村,讓大家可以快速上手。


下一篇
VPC:你的雲端社區規劃圖
系列文
AWS 雲原生,學起來比泡咖啡還快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