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端世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坑。
回想我剛踏進後端開發時,還是在沒有 AI 的年代,那真的是非常花時間、也需要花很多心力的過程。那時候,遇到一個錯誤訊息,常常得花好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不停 Google、翻文件、爬論壇,只為了找到一個答案。整個過程幾乎就是一個坑接著一個坑,慢慢摸索。
而現在不一樣了。在有 AI 的時代,進入後端世界不再是單打獨鬥。當我遇到問題時,身邊有一個隨時可以回應的好夥伴,讓我不必再像以前那樣,為了找答案耗費大量時間。
在進入後端世界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必須先理解 —— MVC 架構。它幾乎是所有後端框架的共同語言,不論你用的是 Laravel、Django、Spring,甚至是 Magento,背後都是這套邏輯。
👉 這裡我只做淺略的介紹,幫大家建立一個基本概念~
因為如果沒有清楚分工,程式碼常常會「一坨亂」,難以維護。MVC 幫我們把責任拆開:
圖片來源:https://bak.infolight.com/new/ShareDetail.aspx?DocumentID=NDUz
比喻來說:
這樣你就能快速理解:MVC 的核心就是「分工」,讓後端世界不再一團混亂。接下來會進一步看看在 Magento 裡,MVC 架構是如何被實現的。
光有概念還不夠,我們這邊來示範一個真實的例子:
當我們進入 Magento 的產品頁時,後端程式到底做了什麼事情?MVC 在這裡又分別扮演了誰?
還記得我剛開始學 Magento 的時候,想要搞清楚「進入產品頁時,後端到底跑了什麼?」完全沒有捷徑。那時候的做法大概是這樣:
app/code
或 vendor/magento
的資料夾裡開始猜:這個功能可能屬於 Catalog 模組。Controller/Product/View.php
→ ProductRepository
→ Model\Product
→ ResourceModel
。log
,不斷透過輸出訊息來確認程式到底跑到哪裡。layout/catalog_product_view.xml
,一路找到對應的 Block 和 phtml
模板。整個過程就是不停「爬程式碼」,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弄清楚一條流程。
而現在就完全不同了。
我不需要再土法煉鋼、一個一個檔案去翻。
我會直接打開 Claude Code CLI,然後請他幫我整理:
如果User進入了Magento的產品頁,那後端的程式流程是什麼?
MVC分別代表?
請從後端進入controller處理開始
你可以幫我畫一張流程圖,讓我知道MVC角色分別是誰 並寫在『[產品頁程式流程圖.md]』
請讓我好閱讀與了解
不到3分鐘,claude就會幫我整理好,也生成好了流程圖與MVC詳細架構圖
接著,我就能直接從這些結果裡,快速看到「進入產品頁」的完整程式流程。
Claude 不只把 Controller → Model → View 的角色關係整理出來,還把關鍵檔案位置、流程圖都視覺化呈現出來:
因為 Claude 的分析,我不用再花好幾個小時「土法煉鋼」去一層一層翻程式碼。
.
.
最大的差別就在於 速度 —— 以前可能要半天才能理清楚的流程,現在幾分鐘就能看懂。AI 並不是取代我理解程式,而是幫我把「找路」這件事加速了。
.
.
我省下來的時間,就能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理解架構、思考設計,甚至更快累積對 Magento 的全貌。
.
.
這也是 AI 與開發結合的最大價值 —— 它不是取代我們,而是幫我們把繁瑣的「找路」工作自動化,讓我們能更快進入理解架構、思考設計的階段。
.
.
👉 不過這一篇主要是做一個「大概的講述」,幫大家建立全貌的概念。
在day5,我會更進一步,把產品頁流程中 Controller、Model、View 的細節逐一拆解,帶大家看清楚每個角色背後的程式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