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Software Development

AI 驅動的 Code Review:MCP 與 n8n 自動化實踐系列 第 3

[Day 3] 什麼是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誕生背景與核心概念

  • 分享至 

  • xImage
  •  

什麼是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誕生背景與核心概念

前言

昨天我們分析了工具選型,決定使用 VSCode + Copilot + MCP 的技術組合來實現 AI Code Review。在開始實作之前,我們需要深入理解 MCP 這個相對新穎的技術。

回顧我們的四種解決方案路線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121499dpryC3rpXV.png

可以看到從方法1到方法4,我們經歷了從 MCP 到 API 的技術選擇演進。今天讓我們先了解 MCP 的核心概念,明天會深入其架構設計。

MCP 基礎介紹

MCP 誕生背景

2024年11月,AI 領域的重要玩家 Anthropic(Claude 的開發公司)正式發布了 Model Context Protocol

什麼是 MCP?

MCP = Model Context Protocol

  • Model(模型):AI 模型,如 GPT-4、Claude、Gemini 等
  • Context(上下文):AI 模型運作時需要的外部資訊和資料
  • Protocol(協議):標準化的通訊規範和資料交換格式

MCP 解決了什麼問題?

傳統方式的痛點

情境:讓 AI 幫你取得 GitLab MR 資訊

以前的做法

function getGitlabMR(mrId) {
    // 手動處理 GitLab API
    const response = fetch(`https://gitlab.com/api/v4/projects/${projectId}/merge_requests/${mrId}`);
    // 自定義錯誤處理
    // 自定義資料格式轉換
    return customFormat(response);
}

// 開發者 B 的實作方式  
async function fetchMergeRequest(mrNumber) {
    // 完全不同的實作邏輯
    // 不同的參數命名
    // 不同的回傳結構
    return differentFormat(apiCall(mrNumber));
}

問題分析:

  • 各自為政:每個開發者都要重新造輪子
  • 無法複用:不同專案間無法共享工具
  • 維護困難:API 變更時需要各別修改
  • 標準缺失:沒有統一的呼叫方式和資料格式

現在的做法

// 使用標準化的 GitLab MCP Server
// 1. 安裝現成的 MCP Server
npm install @modelcontextprotocol/server-gitlab

// 2. 透過統一的 MCP 協議呼叫
const mrData = await mcpClient.call("gitlab_get_merge_request", {
    project_id: "123",
    merge_request_iid: "45"
});
// 統一的資料格式,標準的錯誤處理

優勢:

  • 標準化:統一的協議規範,所有人使用相同方式
  • 可重用:一次開發,多處使用
  • 易維護:集中管理,統一更新
  • 互通性:不同 AI 工具都能使用相同的 MCP 服務

小結

MCP 代表了 AI 工具整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將原本分散、複雜的整合工作標準化,讓開發者能夠更專注於創造價值而不是處理技術細節。

明天預告:
我們將深入探討 MCP 的架構設計,了解 Host、Client、Server 三者如何協作,以及資料是如何在它們之間流動的。

參考資料:
Anthropic MCP 官方公告
MCP 官方文件


上一篇
[Day2] AI Code Review 步驟拆解與工具選型考量
下一篇
[Day 4] MCP 架構解析:Host、Client、Server 關係與三種傳輸模式
系列文
AI 驅動的 Code Review:MCP 與 n8n 自動化實踐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