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模型和分析結果,如果只是一堆表格和公式,大家可能看不懂。這個模組的重點就是把複雜的數據變成看得懂的畫面。比方說,一個互動式的儀表板,可以即時顯示「教育、收入和體適能」的關聯;或是自動生成報告,用 AI 幫忙翻譯成簡單的建議,讓長者和照護人員一看就懂。甚至可以設計一個即時健康回饋的平台,像遊戲一樣,幫助長者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一來,數據不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是能「對話」的工具,幫助提升健康教育和大眾理解力。這個模組的重點是:讓數字會說話。如果分析結果只是表格和公式,很多人會霧煞煞;但把它轉換成直觀的畫面,大家一看就懂。AI 在這裡就像翻譯員,把專業數據翻譯成「生活能理解的語言」。
想像一個電腦螢幕,上面有三個轉盤:教育程度、收入、體適能。你動一個轉盤,另外兩個會跟著變動,馬上看到「教育高一點,體適能是不是比較好?」(互動式儀表板 Interactive Dashboard)。
👉 白話例子:就像玩遊戲調角色屬性,一拉滑桿就看到角色力量變多少。AI 在這裡就是遊戲引擎,幫你即時算出結果。
有些長輩看完檢查單,只看到一堆數字,不知道好不好。AI 可以自動讀懂這些數字,然後生出一份簡單報告,告訴你「血壓偏高,要注意飲食」(自動化報告 Automated Reporting)。
👉 白話例子:就像銀行寄來的信用卡帳單,不只給你數字,還會提醒「本月花最多在餐廳」。AI 在醫療裡,就是幫忙把健康數字翻譯成貼心提醒。
如果病人運動完,馬上就能在手機上看到「今天走了幾步、消耗多少熱量」,照護人員也能即時查看,知道誰需要加油,誰要休息。這就是(即時健康回饋 Real-time Health Feedback)。
👉 白話例子:就像騎 YouBike,手機立刻顯示騎了多久、消耗幾卡路里。AI 就是計算器,讓資訊即時傳到螢幕上。
很多研究結論都很難懂,像「教育、收入和體適能有相關」。如果把它畫成圖表,例如氣泡圖或互動畫面,就算沒有數學背景的人也能看懂(研究視覺化 Data Visualization)。
👉 白話例子:就像天氣預報不是給你氣壓表,而是直接畫出一張「哪裡會下雨」的地圖。AI 在這裡就是畫師,把複雜數字變成一張圖。
這個模組就像一個「數據翻譯劇場」:
儀表板 是互動遊戲,讓人自己玩數字。
自動報告 是 AI 小秘書,幫你解釋健康單。
即時回饋 是運動計步器,讓照護人員馬上知道狀態。
研究視覺化 是天氣預報,把艱澀的數字變成人人都能懂的圖。
AI 在這裡,就是那個「導演+翻譯員」,讓數據能夠真正被看懂、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