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 nano banana 已經讓你驚艷,那麼現在出現的最新生成模型,更像是一個全新的遊戲規則。
它不只是「生成更快」,而是能在 速度、能效、應用深度 上,全面超越過往的模型。
在過去,我們常常以為 AI 的瓶頸在「算力」或「模型大小」,但這次顛覆的關鍵,是它能夠 用更小的資源,做出更強的成果。
二、他到底是什麼酷東西?
更小、更快:在裝置端就能跑複雜生成任務,不必仰賴昂貴伺服器。
能效驚人:以更低能耗完成訓練與推理,降低成本。
跨領域應用:不只語言、圖像,還能同時整合多模態生成。
這代表什麼?AI 生成技術,將從「炫技」變成「隨手可用」。
三、對行銷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即時生成內容:行銷活動可以現場生成客製化素材,而不是提前一個月規劃。
降低測試成本:不用花大錢請外部團隊,AI 就能快速模擬不同版本的行銷素材。
更多創意實驗:過去因資源限制沒辦法嘗試的 campaign,現在都能快速驗證。
換句話說,這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而是讓行銷人能「快速落地創意」,甚至重新定義行銷專案的流程。
還是那句話,
技術的進步,從來不是「取代人」,而是「放大能夠思考的人」。
比 nano banana 更顛覆的生成模型,正在逼我們重新思考:當技術門檻不再是限制,行銷人真正的價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