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11天的旅程,我們從方法論聊到實戰技巧,從 Prompt Engineering 談到開發環境。今天,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 2025 年最火熱的 AI 開發工具們。
這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工具列表,而是真實的使用心得分享。每個工具筆者都親自用過,有些讓我驚艷,有些讓我踩坑,今天全部誠實分享給你。
去年,我接到一個緊急專案:三天內要完成一個平台的 MVP。以前的我可能會說「不可能」,但現在?
Day 1 早上:用 Claude Code 理解需求,設計架構
Day 1 下午:Cursor 開始寫前端,OpenAI Codex 處理後端 API
Day 2:整合、測試、調整
Day 3:部署上線,客戶驚呼「怎麼這麼快」
這就是 AI 工具帶來的魔力。但前提是,你要知道該用什麼工具、怎麼用。
還記得 2023 年嗎?那時候我們還在驚嘆 GitHub Copilot 能自動補全程式碼。現在呢?AI 工具已經從「輔助」進化到「協作」,甚至是「代理」的層級。
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工具開始理解意圖,而不只是執行命令。
以前:
你:幫我寫一個函式處理用戶登入
AI:這是登入函式的程式碼...
現在:
你:我需要一個安全的用戶認證系統
AI:我理解了,你需要考慮這些面向:
Codex 是我心中的「瑞士刀」——功能全面、執行力強、適應各種場景。
大部分人對 Codex 的印象停留在「程式碼生成」,但它真正厲害的是自主執行能力。
上週我要重構一個老專案,裡面有 200+ 個檔案,各種技術債。以前這種工作至少要一週,但用 Codex,我只下了一個指令,它就開始:
整個過程像是有個資深工程師在幫你做事,而不是機械式的程式碼替換。
平行處理能力: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每個都在獨立的沙箱環境中運行。這意味著你可以讓它同時:
如果說 Codex 是執行力超強的工程師,那 Claude Code 就是那個能看透本質的架構師。
最讓我驚豔的是它的業務理解能力。不是表面的程式碼分析,而是真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寫」。
前陣子接手一個沒有任何文件的專案,原開發者離職,程式碼像謎題。我用 Claude Code 分析後,它給出了:
這種深度理解,是其他工具很難做到的。
Gemini 常被低估,但如果你的專案涉及 Google 生態系,它簡直是神器。
生態整合:
多模態能力:
企業級安全:
我的選擇邏輯很簡單:
還記得第一次用 Cursor 的感覺嗎?那種「AI 真的懂我在寫什麼」的震撼,至今難忘。
很多人說 Cursor 就是 VS Code 加了 AI 功能,這是天大的誤解。
VS Code + AI 外掛:
Cursor:
這差別就像是「有導航的車」和「自動駕駛的車」。
Cursor 改變了我的開發方式
以前寫程式:
現在用 Cursor:
時間省了不只一半,重點是腦力消耗大幅降低。
我見過太多人的電腦裡裝了十幾個 AI 工具,結果一個都沒用熟。
正確的做法:
沒有最好的工具,只有最適合的工具:
個人專案:
團隊協作:
特定任務:
這些工具都不便宜,但要這樣想:
我的省錢策略:
講了這麼多工具,最後想提醒的是:工具永遠只是工具。
就像畫家需要好的畫筆,但畫出傑作的是畫家的創意和技巧。AI 工具給了我們翅膀,但飛往哪裡、飛多高,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選擇工具時,記住三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