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系列的最終章~
30 篇文章不只是為了完賽而寫,而是真實地改變了我的開發方式。
從 Solo Sprint 的個人專案,到工作上的實際應用,AI 開發流程已經融入我的日常中。
擁有一個 AI 傭兵團,真的是全新的體驗。
今天,讓我分享一些昨天沒提到的事。
最近筆者收到了一個「經典」需求:一週內要完成原本估兩個 Sprint 的功能。(沒錯,就是那種敏捷開發但 Deadline 和 Scope 都不可撼動的情況)
在以往的開發流程下,我真的很難保證能將整個功能完成並上線。但這次,我把 AI-DLC Sprint 應用在實戰中,效果出奇的好。
傳統作法(需要 20 天):
AI-DLC Sprint 實戰(7 天完成):
雖然每天都加班,但還是在期限內完成了整個專案。這次經驗讓我更確信:AI-DLC Sprint 不是理論,是真的能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的方法論。
不是 AI 多神奇,而是當你熟練 AI-DLC Sprint 後,這種「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標準作業」。
以前估時 | 現在估時 |
---|---|
這個功能大概... 3 天吧(心裡想著可能要 5 天) | AI 輔助開發 1 天 + 測試調整 0.5 天 + Buffer 0.5 天 = 2 天 |
準確度反而提高了,因為 AI 的產出速度是可預測的。
最討厭寫文件?AI 讓文件自動產生:
我現在的專案文件完整度是以前的 3 倍。不是我變勤勞了,是 AI 讓文件「順便」就產生了。
以前 | 現在 |
---|---|
這個功能好複雜,要研究好久 | 讓我想想怎麼跟 AI 描述清楚 |
這個 bug 找不到原因,要慢慢 debug | 把錯誤訊息丟給 AI,一起分析 |
新技術好難學,要看好多文件 | 直接問 AI + 實作驗證 |
這個需求做不完 | 讓 AI 傭兵團一起上 |
當這些事情都變簡單了:
我們就能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
今年想挑戰自己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所以找了兩位同事一起參加鐵人賽。他們都是我職涯旅程中遇到為數不多的優秀夥伴,兼具硬實力與軟實力。
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他們的精彩分享:
有夥伴一起挑戰,讓這 30 天的旅程不再孤單,雖然他們都很早就交了,我還是很孤單QQ(情勒無尾熊胎死腹中)
今年還不小心報名了兩場演講,其中一場是下個月的 Hello World Dev Conference 2025。演講內容正是這個系列的精華:AI-DLC Sprint 的實戰經驗。希望能將這些經驗帶給更多開發者。
你還在猶豫要不要投入時間學習 AI 開發嗎,三種情況,三個建議~
如果你還在觀望:
不要等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如果你剛開始學習:
堅持下去,突破點比你想像的更近。如果你已經在實踐:
歡迎交流,一起探索更多可能。
雖然鐵人賽結束了,但我的 AI 開發之旅才剛開始~
如果你對實際應用有興趣,歡迎繼續關注我的AI-Driven Development 實戰篇:30 天 Side Project 開發全紀錄 。我會將這 30 天的理論,用真實的 Side Project 案例展現出來。
我想打造的是個人開發者和團隊都能受益的 AI 開發流程。這 30 天,我嘗試了各種方法,得出的就是這 30 篇文章的內容。
這些都是我過往經驗和實際試煉的結果。雖然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做法,但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啟發和實用的方法。
感謝每一位看到這裡的讀者~
特別感謝:
- iThome 鐵人賽平台,提供了這個分享和學習的機會
- AI 工具的開發者們,你們創造了改變世界的工具
- 我的團隊,包容我在這 30 天的各種實驗
- 鐵人賽鳥籠小夥伴,有戰友讓彼此走得更遠
如果這個系列對你有幫助,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