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0
Software Development

快速掌握資料結構與演算法系列 第 18

(Day 18) 分治法 (Divide and Conquer)

  • 分享至 

  • xImage
  •  

前面介紹了幾個簡單又常見的排序與搜尋的演算法,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演算法設計策略,仿間有很多演算法的書並不會特地把 Divide and Conquer 或 Dynamic Programming 編成一個章節,這也導致新手學完了一些演算法後,不知道自己學的是 Divide and Conquer 或 Dynamic Programming,這也包括我,所以我們在來花幾天的時間來談談這些演算法設計策略。

分治法 (Divide and Conquer) 是一種常見演算法設計策略,廣泛應用於解決複雜問題。其核心思想是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較小且結構相似的子問題,分別解決這些子問題後,再將它們的解合併,從而得到原問題的解。

基本步驟

分治法通常包含以下三個步驟:

  1. 分解 (Divide): 將原問題分解成若干個規模較小、結構與原問題相同的子問題
  2. 解決 (Conquer): 遞迴地解決這些子問題。如果子問題足夠小,則直接求解
  3. 合併 (Combine): 將子問題的解合併成原問題的解

經典範例

  • 合併排序 (Merge Sort): 將數列分成兩半,分別排序後再合併
  • 快速排序 (Quick Sort): 選擇一個基準值,將數列分為小於和大於基準值的兩部分,分別排序
  • 最大子陣列問題 (Maximum Subarray Problem): 將陣列分成兩半,遞迴求解,並合併結果

優點

  • 能夠顯著降低某些問題的時間複雜度
  • 適合用於可以自然分割成子問題的問題
  • 易於實現遞迴

缺點

  • 遞迴過程可能導致較高的空間複雜度 (如遞迴棧)
  • 對於不能有效分割或合併的問題,分治法不適用

時間複雜度分析

分治法的時間複雜度通常可以用遞迴式表示,例如合併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為: $T(n) = 2T\left(\frac{n}{2}\right) + O(n)$,利用主定理 (Master Theorem) 可以求得 $T(n) = O(n \log n)$

結論

分治法是一種高效且靈活的演算法設計方法,適合解決許多具有遞迴結構的問題。掌握分治法對於學習演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都非常有幫助。


上一篇
(Day 17) 內插搜尋 (Interpolation Search)
下一篇
(Day 19) 動態規劃 (Dynamic Programming)
系列文
快速掌握資料結構與演算法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