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
0

為什麼要做 AI Agent 與 MCP Server 應用

從問答機器人到智慧協作夥伴的演進

近年來 AI 的進步,讓它逐漸成為我們每天都會使用的工具。
不過,隨著使用 ChatGPT、Claude 等 AI 的頻率增加,是否也開始感受到一些限制?

比如:

「能幫我在 Spotify 播放一首適合現在心情的歌嗎?」
「我無法直接控制 Spotify,但我可以推薦一些歌曲...」

「幫我把這些想法整理成筆記,存到我的 HackMD 裡?」
「我無法直接存取你的 HackMD 帳戶...」

現在的 AI,就像是一個博學但沒有手腳的助理:它知道很多事,但卻沒辦法真正幫你動手完成。


AI Agent:讓 AI 長出「手腳」的革命

什麼是 AI Agent?

簡單來說,AI Agent 就是「有執行能力的 AI」。
它不僅能思考和對話,更重要的是能夠:

  • 感知 (Perception):理解你的需求和當前環境
  • 決策 (Decision-making):制定達成目標的行動計畫
  • 執行 (Action):呼叫工具或 API,真正完成任務
  • 學習 (Learning):根據執行結果做出調整,逐步優化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學習」通常不是模型自己進化,而是透過對話記憶、外部知識庫或 prompt 優化,來模擬學習與成長的效果。

舉例來說,當你說「今天天氣不好,再放點輕鬆音樂」時,AI Agent 可以:

  1. 查詢天氣:呼叫氣象 API 確認今日天氣狀況
  2. 播放音樂:在 Spotify 播放符合當下氛圍的輕音樂

這就是 AI Agent 的魅力 一句話,搞定一切
你只需要用自然語言下達任務,Agent 就能幫你把事情辦妥。


MCP:AI 界的 USB-C 標準

為什麼我們需要 MCP?

在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出現之前,每個 AI 應用都需要自己重新發明輪子

  • 自行實作 Spotify API 整合
  • 自行處理 HackMD 認證流程
  • 自行設計搜尋引擎介面
  • 自行處理錯誤與安全控管

這就像早期的電子設備,每一台都有自己專屬的充電線,雜亂又不方便。
而 MCP 的出現,就像 USB-C 統一了充電標準一樣,它統一了 AI 與外部工具的溝通方式


MCP 的三大優勢

  • 安全性:MCP 提供標準化協議,讓開發者更容易設計權限與資料隔離
  • 可重用性:一次開發的 MCP Server,可以被多個 Agent 或應用程式使用
  • 效率性:減少重複開發成本,專注在工具邏輯,而非每次都重寫整合程式碼

試想一下:當有人已經開發好了 Spotify MCP Server,你只需要幾行程式碼,就能讓你的 AI Agent 立即獲得 Spotify 控制能力!
(雖然目前多數 MCP Server 來自社群開發,功能完整度會有所不同,但已經能大幅降低整合成本。)


30 天計畫

學習目標

  • 從零開始學習,建構一個完整的智慧協作助理
  • 掌握 AI Agent 開發的核心技術棧

學習計畫

這 30 天的學習會循序漸進,從基礎到進階:

  1. 理解 AI Agent 的核心概念
  2. 掌握 Google ADK (Agent Development Kit) 的開發框架
  3. 學會開發 API 並讓 Agent 能調用
  4. 整合 MCP,把不同工具標準化接入
  5. 實作一個多工具 Agent,具備實際可用的功能

結束廢話

今天只是開場白,接下來的 30 天,我們會一步步深入。
在開始前,也邀請你先思考:

  1. 你目前使用 AI 工具時,最大的限制是什麼?
  2. 如果你能打造理想的智慧助理,它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我們下一篇見 ☆*: .。. o(≧▽≦)o .。.:*☆

reference link


系列文
AI Agent 開發養成記:做出屬於自己的Agent P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