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7
0

在金融機構中,資訊科技已成為營運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不論是線上銀行、行動支付、交易系統,甚至後端的清算與會計處理,都高度依賴IT系統的穩定與安全。然而,隨著數位化加速,金融業所面臨的IT風險也日益複雜,包括系統中斷、資料外洩、駭客攻擊、內部人員濫用權限、以及第三方供應鏈帶來的隱憂。因此,如何有效管理IT風險,已成為金融機構維持信任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首先,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透過定期的資安稽核、弱點掃描與壓力測試,可以及早發現潛在威脅,並依照風險的嚴重性與發生機率進行分級管理。舉例來說,若某交易系統一旦中斷可能造成巨額損失,便需被列為最高優先等級,採取加強監控與備援措施。

在風險控制與防範方面,金融機構普遍導入多層次防護,例如防火牆、入侵偵測系統(IDS/IPS)、身份與存取管理(IAM)、以及資料加密技術。此外,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也逐漸成為趨勢,透過持續驗證與最小權限原則,降低內外部威脅造成的風險。同時,對於雲端服務與外包供應商,必須建立嚴格的審查與監督機制,避免因第三方弱點導致整體安全受損。

另外,事件回應與復原能力是IT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金融機構需要制定完善的資安事件回應計畫(Incident Response Plan)與災難復原計畫(DRP),確保在發生駭客攻擊或系統異常時,能迅速定位問題、隔離風險,並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服務,減少對客戶與市場的影響。

最後,金融機構還需注重合規性與持續改善。隨著全球對金融資安要求日益嚴格,如巴塞爾協定(Basel Accords)、GDPR 及台灣的個資法,金融機構必須持續調整 IT 管理政策,以符合監管標準。同時,透過教育訓練提升員工的資安意識,也是降低人為風險的有效方式。

IT風險管理在金融機構中的應用,並非單一技術或工具的導入,而是一個涵蓋識別、控制、回應與持續改善的完整流程。唯有將IT風險管理納入企業治理核心,金融機構才能在高度數位化與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維持穩定運作並贏得客戶信任。


上一篇
IT 外包管理策略與風險控制
系列文
新世代 IT 管理策略:從數位轉型到資安治理的整合與創新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