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蓋好了 HTML 的基本「骨架」,今天我們要在這棟房子裡擺放第一批家具——文字標籤。
說實話,剛開始學 HTML 的我,覺得「文字就是文字嘛,有什麼好分?」結果後來才發現,當我們寫 <b> 和 <strong>,在瀏覽器看起來都一樣是粗體,但在「語意」和「搜尋引擎」眼裡完全不同。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很強調 語意化 HTML。
從 <h1> 到 <h6>,標題不只是字變大,它在搜尋引擎和輔助工具眼中,代表了「層級結構」。
<h1>我的個人網頁</h1>
<h2>關於我</h2>
<h3>興趣與專長</h3>
心得:千萬不要因為想讓字大就用 h1,那是 CSS 的工作。標題就是用來當「章節標題」的
<p>是最常用的標籤之一,用來放一段完整的文字。
<p> 123<p>
小提醒:不要把整篇文章都塞進一個 <p>,那就失去可讀性了
常見的:
<strong>:語意是「重要的」,在瀏覽器裡通常呈現粗體<em>:語意是「強調」,通常會呈現斜體<p>abc <strong> abc </strong> 123</p>
<p>qwe <em> qwe </em> 123 </p>

只是想在句子裡標註一小段文字的話,可以嘗試:
<span>:沒有特別語意,通常搭配 CSS 使用。<mark>:用螢光筆「標記」重點。<code>:顯示程式碼片段<p>這段文字裡我想要 <span style="color:red">標紅</span>。</p>
<p>這是考試重點:<mark>不要忘記 DOCTYPE</mark></p>
<p>我的第一行程式碼是:<code>console.log("Hello World")</code></p>

這可以讓排版看起來變整齊~~
<ul>:用於呈現沒有特定順序的項目,通常以項目符號(例如實心圓點) 開頭<ol>:用於呈現有順序的項目,例如步驟、排名等。 HTML 會自動為每一項添加數字(1, 2, 3...) 或其他序號標記<li>:是無序列表或有序列表中的一個具體項目,包含該項目的文字內容。 每個 <li> 標籤都必須包含在<ul>或 <ol> 標籤內部如果沒有善用段落、標題、列表,整篇內容會像一堵文字牆,很難閱讀。
HTML 的價值不是「怎麼顯示」,而是「它在告訴電腦這段文字是什麼」
舉例:<h1> 代表「文章的標題」,不是單純字比較大。<em> 代表「這句話要被強調」,不只是字變斜。
這些小細節(語意化),會影響到搜尋引擎排名,也會影響到有需要輔助工具的人是否能理解你的網頁。
W3Schools —— 練習範例方便,但要注意不是每篇都最先進
MDN Web Docs —— 最權威的參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