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又是我拉~
前幾天我們主要聚焦在一些在寫程式時會用倒的一些技巧,主要就是方便後續在處理資料上面會比較方便且不容易出錯,雖然現在可能看不太出來它的用處 但相信我 他們都是必要的拉🙂↕️
今天會在最後介紹一個也是我們在清洗資料時會蠻常用的小撇步就是使用if&else!
(這應該也是基礎寫程式的時候都必須要學的東西 嘿嘿)
if…else 的白話翻譯就是:
「如果 (if) 條件成立,就做某件事;否則 (else),就做另一件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今天我考試考滿分,我就獎勵自己一杯飲料 (非常簡單的概念)
Python 只是把這種日常的邏輯,用程式語法寫出來而已🙂↕️🙂↕️
那他會怎麼寫呢?
Python 的 if…else 語法非常直觀,格式如下:
if 條件:
# 當條件成立時要做的事
else:
# 當條件不成立時要做的事
if
:如果條件為 True(成立),就執行下一行的動作。
else
:如果條件為 False(不成立),就執行 else 區塊的動作。
假設今天我們想要有ㄧ個程式,他的作用是如果輸入的值是大於10的數的話,就自動加一,不是的話就減一,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寫:
if a > 10:
ans = a + 1
else:
ans = a - 1
print(ans)
當然,很多時候情況不只有兩種,例如你今天想要把學生的成績用A-D 去分級:
分數 90–100:A;分數 80–89:B;分數 70–79:C 其他分數皆評分為D
這時候,當條件判斷超過兩個時,我們就會用到elif
來幫忙,就可以寫成這樣的形式去判斷:
if score >= 90:
grade = "A"
elif score >= 80:
grade = "B"
elif score >= 70:
grade = "C"
else:
grade = "D"
print(grade)
那這樣熱果今天有一位學生的成績是89分,那這邊最後的答案就會顯示為"B"
有時候我們的邏輯判斷會同時依賴多個條件才成立
例如:如果分數大於 90 且錯的題數小於5題,分數才給A。或是如果分數大於90 或是錯的題數小於5題都給予A的成績,那這時候我們就會需要加上可以判斷多個條件的and
or
來輔助!
代表的是「只有當所有條件都成立時,才執行這段程式碼」
像是剛剛的例子:分數大於 90 且錯的題數小於5題,分數才給A 就會用下列方式呈現:
if grade > 90 and error < 5:
print("成績為A")
這段程式碼的就是!只有當分數大於90時「且」「錯誤題數小於5」兩個條件都成立時,才會印出「成績為A」。
代表的是「只要有一個條件成立,就會執行段程式碼。」
以剛剛的例子:如果分數大於90 或是錯的題數小於5題都給予A的成績 就會用下列方式呈現:
if grade > 90 or error < 5:
print("成績為A")
這段程式碼的就是!只要是「成績是大於90分」或是「錯誤題數小於5」,就會執行程式碼,並且印出「成績為A」 這段話!
是不是很簡單!if&else 真的非常常用大家可以多多練習~
好拉~那就幫大家統整一下今天學習的重點!
今天我們學了 if…else 的基本概念與用法:
if:如果條件成立,就執行對應動作。
elif:用來處理多種情況。
else:當所有條件都不成立時的最後處理。
and / or:同時判斷多個條件,讓邏輯更靈活。
好嚕~ 那就先這樣! 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