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複習了變數和 print(),今天要讓程式更有互動感,學會接收使用者的輸入,讓程式不再只是單方面輸出!
1. 首先提到的是input() – 讓程式等待使用者輸入
input() 會停下來,等使用者輸入資料,按下 Enter 才會繼續執行,輸入的結果會被存成字串 (string)。
簡單來說input() 就像是問你一個問題,並等你輸入答案。
程式範例:
按下執行鈕後,結果會輸出
接著在下方視窗打入成績,再按Enter,就會顯示出剛剛輸入的成績
! 注意:輸入的結果都是字串 !
不管你打的是「123」還是「hello」,input() 拿到的都是文字(也就是字串)。
如果我們試著把它拿來做數學運算,會出錯
程式範例:
按下執行鈕後,結果會輸出
因為 age 是「文字」,不能直接跟數字加減
2. 資料轉型
昨天有稍微提到資料轉型的用法,今天會結合input再著重複習一下。
要把輸入的文字變成數字,才能做數學運算,這叫做「資料轉型」,常見方法有:
程式範例:
按下執行鈕後,結果會輸出
[練習time]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加法器:
程式範例:
按下執行鈕後,結果會輸出
如果輸入錯了怎麼辦?
有時候可能會不小心亂打字,例如輸入「ABC」而不是數字,程式就會跳錯,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保護程式,避免它直接當掉:
程式範例:
按下執行鈕後,結果會輸出
這裡的程式碼意思是:
try:先試著把輸入的東西轉成整數
except:如果失敗(不是數字),就顯示「請輸入正確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