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我聊了技術選擇,從為什麼選擇PWA,到整個專案的技術選擇。今天想分享另一個更關鍵的環節:要怎麼做?
怎麼做?不就寫程式嗎?前幾年開發的話是這樣沒錯啦,但這幾年應該說近一年 Vibe coding 工具迅速發展,幾乎不到幾個月就推出新功能,越來越強。真的有越用感覺快要被取代的感覺。
為了要快速做出 MVP上線驗證,使用 AI 進行 Vibe coding是必要的選擇。
這次預計大概的開發流程會是這樣:
這整個模式就是最近很流行的Vibe Coding。就算你都沒寫程式的基礎,也可以做出看起來可以用的產品。想做產品不用再是「學語法 → 熟悉框架 → 慢慢刻」,而是「我講意圖 → AI 給結果 → 測試結果 → 再請AI調整 」。
當然不是全無代價。AI 寫出來的 code 可能有點「醜」難以維護,或不一定是最佳實踐。甚至其實你沒有講清楚做法,他通常會選擇最直接暴力的寫法給你。但我覺得沒差,畢竟程式碼就算寫得再好,沒有賺錢的產品就是沒用的產品。反之,程式碼再爛又如何,只要有賺錢就是好程式!對於我這次的目標「先做出來、先驗證市場」來說,這完全是值得的取捨。
這次開發方式,基本上就是 AI 為主、測試結果,快速調整。不打算把時間花在寫程式,而是直接用 AI 把產品做出來推出去。不管程式怎樣,全程 Vibe coding 只要功能正確即可,是這次的最高指導原則。
因為對我來說,市場反饋和看有沒有辦法賺到錢才是第一順位,程式碼優化是確定這個東西是有辦法賺錢之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