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共同語言,名單與報表才跑得穩。我的原則:先定義,再運算;先固定,再優化。時間一律以 T-1 24:00(+08:00)結算,隔天 09:00 產出。
我今天定的指標字典
• GMV_gross(毛 GMV):區間內 payment_succeeded 的 amount 加總(未扣券)。
• GMV_net(淨 GMV):毛 GMV − 區間內「折抵金額」(若資料沒有折抵欄,先用毛 GMV)。
• orders_paid(成功訂單數):有 payment_succeeded 的唯一 order_id 數。
• customers_paid(成交客數):區間內有 payment_succeeded 的唯一 member_id 數。
• AOV(客單價):GMV_net ÷ orders_paid。
• pay_success_rate(付款成功率):payment_succeeded 筆數 ÷ (payment_succeeded + payment_failed)。
• refund_amount(退款金額):區間內 order_refunded 的金額加總(口徑與金額含稅/未稅需與 GMV 一致)。
• refund_rate(退款率):order_refunded 筆數 ÷ orders_paid。
• coupon_issued(發券數):區間內 coupon_issued 筆數。
• coupon_redeemed(用券數):區間內 coupon_redeemed 筆數。
• coupon_use_rate_7d(7 日券使用率):以「發券日屬於 T-7~T-1」的那批券為母體,看其中有在 T-1 前出現 coupon_redeemed 的比例。
• new_customers(新客數):區間內第一次出現 payment_succeeded 的 member_id 數。
• d7_retention_rate(7 日留存):以「在某日首購」的人為母體,觀察 +1~+7 天是否出現任意活躍事件(app_session_started、order_created、payment_succeeded 任一即算)之比例。
• d30_retention_rate(30 日留存):同上,觀察 +1~+30 天。
金額口徑:我沿用前兩天的決定——全案統一採 含稅或未稅其一。今天先用你們慣用的口徑;之後要切換,再整批改版並把 spec_version +1。
我把日更看板需要的欄位列出來(每天一行)
• stat_date(統計日,例:2025-09-16)
• GMV_gross
• GMV_net
• orders_paid
• customers_paid
• AOV
• pay_success_rate
• refund_amount
• refund_rate
• coupon_issued
• coupon_redeemed
• coupon_use_rate_7d
• new_customers
• d7_retention_rate
• d30_retention_rate
• generated_at(產生時間,ISO 8601)
• spec_version(口徑版本,如 v1)
CSV 表頭
stat_date,GMV_gross,GMV_net,orders_paid,customers_paid,AOV,pay_success_rate,refund_amount,refund_rate,coupon_issued,coupon_redeemed,coupon_use_rate_7d,new_customers,d7_retention_rate,d30_retention_rate,generated_at,spec_version
我手動造一行假數據
2025-09-16,325000,310000,420,380,738,0.981,12000,0.028,1500,420,0.31,95,0.42,0.27,2025-09-17T09:00:00+08:00,v1
我今天做的三個決定
• 留存的「活躍」判定要寬一點:只要回來開 App(app_session_started)或有交易行為就算活躍,先衡量關係,不急著談因果。
• 券使用率先用「7 日視窗」:對行銷最有感;後續再擴充 14/30 日版本。
• 每個指標都要能回溯:每日輸出必帶 generated_at 與 spec_version,避免不同程式版本算出不同答案卻對不上。
小結:指標字典一旦定了,大家說話就能一致;明天開始我會把「資料品質稽核」寫出來,先確保每天數字能信,再談優化。
明日預告(Day 5):我會列出資料品質稽核清單 v1(缺值、重複、時間序、金額平衡、分佈異常)與「每日檢查 10 分鐘」的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