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教育 AI 不只是被動回答問題,而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全天候學習助理,它需要做的並非單純的訊息回應,而是 持續追蹤、分析、推演學生的一整天學習狀況,並評估其能力與需求。這樣的設計,背後涉及多層次的演算法與系統功能。
全天候學習狀態追蹤:
AI 需要知道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的學習行為,例如:
這需要 行為分析模組(Behavior Tracking Module)與 時序數據分析演算法,即 AI 將學生一天中的操作與互動行為序列化,形成「學習行為軌跡」,以便推演學生的專注力、理解力與學習策略偏好。
例如:Khanmigo 在課堂互動中追蹤學生回應模式,提供引導式回饋;KIDO’Z 透過推薦歷史記錄,了解孩子的興趣傾向。這些功能可以被整合到全天候學習分析中。
學生能力評估與知識圖譜:
AI 不只記錄行為,還要評估學生能力,這需要:
參考案例:Duolingo 的學習軌跡分析,透過答題歷史推算學生熟練度;Khanmigo 的引導策略,也能間接建立學生能力評估。
個性化學習與互動策略:
基於上述數據,AI 可以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策略:
這需要結合自適應學習模組與互動生成模組,核心技術是學生模型,即 AI 對每個學生建立的動態能力與興趣檔案。
目前可借鑑的平台功能:
Khanmigo:引導式提問,可用作互動策略模組範例
Canopy:內容過濾與安全控制,可應用於家庭與校園環境的學習安全模組
KIDO’Z:推薦引擎,可作為延伸學習與興趣探索模組參考
Duolingo:學生答題歷史與熟練度分析,可作為能力評估模組的演算法借鑑
結論:
Day6 的核心思考是:如果 AI 要推演學生一天的學習狀態,背後不只是自然語言生成,更需要多層次演算法支撐,包括:
而現有平台的功能雖然零散,但提供了可借鑑的模組與技術:透過整合這些模組,AI 能真正做到「全天候、個性化、可推演學生需求」的教育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