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我們談到,ChatGPT 可以被設計為專屬課程助教,老師能客製化設定一門課程,讓學生在課堂與課後都能向 AI 助教提問,獲得循序引導的學習體驗。這樣的設計展現了教育 AI 不只是單一工具,而是能真正成為學習的「陪伴者」。
但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大,就會發現 教育 AI 不只是一個助教,而需要是一個系統。
為什麼需要整合?
現有平台各有優勢:
換句話說,沒有任何單一平台能解決教育現場的所有需求。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些功能整合,讓 AI 不只是分散的工具,而是能互補長短、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生態。
想像一個整合後的教育 AI 系統:
如果我們嘗試把這些元素組合起來,可以想像一個理想的教育 AI:
像是孩子一打開系統,就像走進一所「數位學習學校的大門」。所有進入的資訊都會先被過濾:不合年齡的內容會被擋下,甚至會自動轉化為適合孩子理解的版本。例如,若學生搜尋「黑洞」,AI 會自動把艱深的天體物理內容,轉換成三年級可理解的比喻故事。
進到「教室」後,老師可以預先設計一個 AI 助教,放進專屬的課程設定。這個助教熟悉課程目標與學習素材,隨時待命回答學生的提問。它不像一般搜尋引擎只給答案,而是能「根據老師設計的方式」進行循序引導。例如:數學課上,助教會根據老師的教學計畫,逐步提醒學生該如何思考,而不是直接丟出答案。
在互動過程中,AI 會主動提問、追問,甚至設計「小挑戰」。例如,學生完成題目後,AI 助教可能會接著問:「如果換成另一種題目,你能試著用同樣方法解嗎?」這種設計讓學生不只停留在「完成作業」,而是逐漸內化概念。
下課後,AI 助教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興趣,推薦延伸資源,或是針對孩子的弱項進行輔助學習。
而喜歡科學的學生,可能會被推薦簡單的科普動畫,而動畫可以是已經有的教學影片或 AI 生成教學影片。
對故事有興趣的孩子,可能會被推薦一個與課堂主題相關的互動遊戲或繪本。
這樣的推薦不是「隨機推播內容」,而是與課程有關聯,既安全又能延伸學習動力。
這樣的系統不僅解決單點問題,還能形成 課堂內外銜接、學習安全與探索並存 的教育環境。
面臨的挑戰:
當然,整合不是口號,背後要面對的有幾個重大挑戰:
總結:
Day5 的重點在於:教育 AI 的發展不能只停留在「單一工具」,而應該思考 整合後的系統性設計。未來若能結合過濾、引導、推薦與課程助教功能,AI 將不只是陪伴學生,更能真正改變教育的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