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完小白版文章草圖後,我回頭一看——這篇故事雖然超親切,但如果有資深讀者想更深入理解區塊鏈呢?
不能只有童話,我們也要有技術乾貨!
於是,今天的任務是為《三隻小豬懶人包》這篇文章,補上 專家視角的補完計畫!
目前這 Side Project 特色之一,就是採用「小白/專家切換式閱讀體驗」:
這不只是為了炫,而是我真心相信——再難的技術,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讓人理解。
我將在每個段落中,補上「🧠 專家補完角落」,以下是幾個段落的初步草稿示意:
在講第一隻小豬存錢在銀行的時候,會補上:
🧠 專家補完角落
傳統銀行屬於「中心化」體系,由單一實體(如銀行機構)掌握所有資金流動記錄與權限。
而區塊鏈強調「去中心化」,由全球節點共同記帳,不受單一機構控制。
在講第三隻小豬用區塊鏈帳本時,會補上:
🧠 專家補完角落
區塊鏈錢包的核心是「非對稱加密」,你擁有的私鑰就像你的金庫鑰匙,不能弄丟!
公鑰則是公開地址,別人轉錢給你時用它,但沒有私鑰就無法花錢。
🧠 專家補完角落
區塊鏈透過「共識演算法」(如 PoW、PoS)與「鏈狀結構」確保資料一旦寫入後,極難被更改,這也讓它成為信任機器的關鍵技術基礎。
你可能會問:「第三隻小豬說區塊鏈很棒,可是到底怎樣的區塊鏈才是真的去中心化?」
這問題問得太好啦!
✅ 真正去中心化,要看這 4 點:
- 不是某間公司說了算
→ 系統運作不是一個團隊在控制,而是全世界的節點一起維護。- 規則不是偷偷改的
→ 想升級、改功能,都要開放討論或投票,不是工程師自己決定。- 資料不能亂改
→ 所有交易記錄公開,無法偷偷刪除、改數字。- 大家都能參與驗證
→ 不分你是誰,只要想參與(挖礦或質押),都有機會幫忙守住這條鏈!
很多打著「Web3」、「DAO」、「去中心化金融(DeFi)」名號的平台,實際上只是換湯不換藥!
以下舉幾個例子(非黑即白請斟酌):
平台/項目 | 去中心化程度 | 爭議點 |
---|---|---|
Binance(幣安) | ❌ 中心化交易所 | 擁有用戶資產私鑰、關鍵決策中心化 |
OpenSea | ❌ 部分中心化 | 核心服務架構仍為中心化伺服器 |
MetaMask | ⚠️ 半中心化 | 雖為自管錢包,但預設連線 RPC 是由 Infura 提供,易受限流控管 |
Uniswap | ✅ 去中心化協議 | 合約公開透明、治理由社群參與 |
只要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就能判斷一個平台是不是「掛羊頭賣中心化狗肉」:
在前端呈現上,我目前考慮以下兩種做法來實現小白 / 專家切換: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沒有誰一定最好,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選的是什麼!
✅ 知道就不容易被騙、懂就不容易被割!
從今天起,我不只會寫故事,還會補上區塊鏈的技術底氣。
童話是入口,知識才是內核。讓 HelloYUN 的網站,不只可愛,也能站穩專業 ✨
💡剛好很開心參與了 Kat 的線上活動分享《給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 Vibe Coding 入門》,啟發我靈光一閃!想到可以把上面提到的「小白/專家模式切換」互動元件,用 Lovable 搭配 AI 工具來加速實作畫面~一想到就覺得畫面 vibe 都對了,好開心 😆✨
再下一步,補上全文的專家補完區段,搭配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