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Software Development

微服務導入:從觀念到落地的架構實戰地圖系列 第 24

微服務導入 – Day 24 CI/CD 與 DevOps:微服務環境下的持續交付與無中斷上版策略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1/20178262lwLL3Gs3AB.png

在前面的篇章,我們已經談過微服務的定義、架構模式、設計原則、測試策略,以及可觀測性。然而,這些內容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DevOps 實踐流程,依然無法真正落地。

在微服務環境中,服務數量龐大、部署頻率高、跨團隊協作複雜,因此需要**CI/CD(持續整合 / 持續交付)**來驅動自動化,搭配 DevOps 文化 來確保開發、測試、運維能無縫合作。

本文將以 CI/CD 為主軸,探討DevOps 如何在微服務架構下落實,從 pipeline 定義、測試自動化、部署模式,到無中斷上版策略,逐步拆解這個關鍵主題。


什麼是 DevOps 與 CI/CD?

DevOps 精神

DevOps 並非單純的工具,而是一種文化與思維,強調:

  • 開發(Dev)與運維(Ops)的協作
  • 持續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
  • 自動化與標準化流程
  • 快速交付並保持高品質

在微服務的世界裡,DevOps 能確保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服務可以在短時間內被持續更新,而不影響整體系統的穩定性。

CI/CD 定義

CI(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續整合)

開發者每天多次將程式碼合併到主幹,並透過自動化測試來確保品質。

CD(Continuous Delivery / Deployment,持續交付 / 持續部署)

交付:程式碼隨時可以被部署到測試或生產環境。
部署:程式碼變更會自動推送到生產環境(需搭配自動化測試與治理)。

CI/CD 在微服務架構中的挑戰

  1. 服務數量龐大
    每個微服務都需要獨立測試、建置、部署。

  2. 跨團隊協作
    不同團隊負責不同的服務,但需要共享基礎設施與平台。

  3. 版本相依問題
    一個服務的更新可能會影響另一個服務,需透過契約測試(Consumer-Driven Contract)保障相容性。

  4. 測試複雜度高
    單元測試簡單,但整合測試與端對端測試成本極高。

  5. 零停機需求
    金融、電信、醫療等產業要求 24x7 高可用,部署過程不能中斷服務。

CI/CD Pipeline 的設計原則

一個典型的 CI/CD pipeline 在微服務環境應包含以下階段:

  1. 程式碼管理(Source Control)
    使用 Git(GitHub, GitLab, Bitbucket)集中管理程式碼。
    分支策略:Git Flow、Trunk Based Development。

  2. 持續整合(Build & Test)
    透過 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 Argo Workflows。
    自動化測試:
    單元測試(Unit Test)
    服務元件測試(Service Component Test)
    契約測試(CDC)
    安全掃描(SAST, DAST, Dependency Scan)

  3. 映像檔建置與管理
    使用 Dockerfile / Buildpacks 建立容器映像檔。
    儲存於 Artifact Registry(Harbor, Nexus, AWS ECR, GCP Artifact Registry)。

  4. 部署測試環境
    使用 Helm / Kustomize 定義部署規則。
    自動部署到 Kubernetes 的測試命名空間。

  5. 自動化測試驗證
    執行 API 測試、自動化 UI 測試(Selenium, Cypress)。
    驗證監控指標(Prometheus + Grafana)。

  6. 部署生產環境
    採用 GitOps(ArgoCD, Flux)。
    實現藍綠部署(Blue-Green Deployment)金絲雀釋出(Canary Release)


微服務的無中斷上版策略

在高可用環境中,部署的核心目標是 不中斷服務,常見策略包括:

  1. 滾動更新(Rolling Update)
    • Kubernetes 預設策略。
    • 逐步將舊版本 Pod 替換成新版本 Pod。
    • 優點:平滑過渡;缺點:無法快速回滾。

  2. 藍綠部署(Blue-Green Deployment)
    • 維護兩套環境(藍 = 舊版本,綠 = 新版本)。
    • 測試新版本後切換流量至綠環境。
    • 優點:快速回滾;缺點:成本較高。

  3. 金絲雀釋出(Canary Release)
    • 僅將部分流量導向新版本(如 5%)。
    • 持續監控效能與錯誤率,再逐步增加流量。
    • 優點:降低風險,適合 A/B 測試。

  4. 特性開關(Feature Toggle)
    • 新功能以「開關」控制,即便程式碼已上線,也可隨時啟用或停用功能。
    • 適合實驗性功能的灰度釋出。


實例流程範例:CI/CD in Kubernetes

以下是一個典型的微服務 CI/CD 流程

  1. 開發者將程式碼 Push 到 Git。
  2. CI Pipeline 自動觸發:
    編譯程式
    執行單元測試與契約測試
    建立 Docker Image 並推送至 Harbor
  3. CD Pipeline 部署到測試環境(K8s Namespace: staging)。
  4. 自動化測試工具驗證服務可用性。
  5. 經過批准後,使用 ArgoCD 部署到生產環境。
  6. 採用 金絲雀釋出,初期 5% 流量導向新版本。
  7. 監控錯誤率、延遲、CPU 使用率,若符合 SLA → 逐步擴展流量至 100%。
  8. 若發現問題,立即回滾至舊版本。

實施建議

  1. Everything as Code
    Pipeline as Code(Jenkinsfile, GitLab CI YAML)
    Infrastructure as Code(Terraform, Ansible)

  2. 自動化測試覆蓋率高
    套用測試金字塔:單元測試最多、E2E 測試最少。

  3. 安全即服務(Security as Code)
    導入 SAST/DAST、依賴漏洞掃描、K8s 安全掃描。

  4. 可觀測性導向
    在部署策略中納入 健康檢查、日誌、指標、追蹤。

  5. 快速回滾能力
    再好的部署也可能出錯,必須確保回滾機制可隨時啟動。


結語

在微服務的開發環境中,CI/CD 與 DevOps 是必然選擇

  • CI/CD 提供了 自動化的建置、測試、部署流程。
  • DevOps 提供了 跨團隊協作與持續改進的文化。
  • 無中斷上版策略(藍綠、金絲雀、特性開關)則確保在高速迭代下仍能維持 高可用與高穩定性。

隨著組織規模擴張,CI/CD 與 DevOps 的成熟度也會決定企業能否真正落實快速迭代 + 穩定上線。對於以微服務為基礎的系統,這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

微服務 vs 單體式架構:營運成本差異

在單體式架構中,系統往往只有一個部署單元,測試、部署與維護相對集中,開發與運維團隊所需面對的工具與流程也比較單純。

然而在微服務架構下,情況大不相同:

  1. 服務數量龐大

每個服務都是獨立的部署單元,必須有專屬的建置、測試與監控流程。這代表 CI/CD pipeline 不再只是一條,而是需要管理數十甚至上百條 pipeline。

  1. 基礎設施需求提升

為了支援彈性伸縮與獨立部署,微服務往往需要搭配容器平台(如 Kubernetes)、服務網格(Service Mesh)、API Gateway、集中化日誌與監控工具。這些基礎設施都需要額外的維運精力。

  1. 運維工具鏈更複雜

在單體系統裡,可能只需要監控一個 JVM 或一個資料庫。但在微服務環境中,你需要:
- 監控工具(Prometheus, Grafana)
- 日誌分析(ELK, OpenSearch)
- 追蹤系統(Jaeger, Zipkin)
- 安全掃描(NuVector, Trivy)
- 部署治理(ArgoCD, Flux, Helm)
這些工具必須整合,並且維護穩定運作。

  1. 組織與文化轉型

微服務的價值是快速迭代與獨立部署,但這也意味著組織必須建立更細緻的 DevOps 協作模式。開發與運維不再是單點合作,而是跨團隊、跨服務的日常工作。

因此,雖然微服務帶來了更高的靈活性可擴展性,但要維持系統營運的成本與精力遠比單體式架構高。這也正是 CI/CD 與 DevOps 在微服務環境下格外重要的原因——它們提供了一套方法論與自動化工具鏈,來降低營運負擔並提升效率。


上一篇
微服務導入 – Day 23 釐清容器與 Kubernetes 的關係
下一篇
微服務導入 – Day 25 微服務的安全性與存取控制
系列文
微服務導入:從觀念到落地的架構實戰地圖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