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主機要透過網路傳給B主機資料時,A主機會從最上面那層到最下面那層,也就是說會從第7層開始往下到第6層再到第5層,以此類推到第1層;而B主機就會從第1層開始往上到第2層再到第3層,以此類推到第7層。
也就是說封裝:{【(資料)TCP】IP}乙太網路 -> {【(資料)資料段】封包}訊框,最後是二進位
解封裝就是:乙太網路{IP【TCP(資料)】} -> 一開始是二進位,訊框{封包【資料段(資料)】}
有了這些,就能了解每層的協定有什麼以及是做什麼用途。
在資訊安全中,在A主機透過網路傳送資料給B時,若A主機為駭客或是惡意使用者等,在給B資料時可以透過大量的資料給B,造成網路攻擊,而網路攻擊有很多種,除了大量資料造成的網路攻擊外,還有零日攻擊(零時差攻擊)、漏洞攻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