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3
0
生成式 AI

從零開始 : 學習運用 n8n 與 Dify 的 AI 自動化實戰系列 第 13

Day 13 : API 與 Webhook 的理論基礎,理解 n8n 與 Dify 的溝通方式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的學習目標

今天的重點是補上基礎,理解 API 和 Webhook 的差別,並且用 n8n 做一個最小化的測試流程,驗證 Webhook 的收發是否正常。這樣以後要串接 Dify,就能更清楚資料是怎麼流動的。

一、API 與 Webhook 的差別

  • API:我主動發請求(像是問問題),對方回應(像是得到答案)。
  • Webhook:對方主動通知我(像是有人送餐到家)。

二、n8n 與 Dify 的資料流

  1. 使用者輸入訊息(例如:「小明:今天天氣怎樣?」)。
  2. Webhook 節點接收 → 傳到 n8n。
  3. n8n 再透過 HTTP Request 呼叫 Dify API。
  4. Dify 回傳 AI 的生成結果(JSON)。
  5. n8n 把結果整理後,回給使用者。

三、小實驗:Webhook 測試

1. Workflow 設定

  • 節點1:Webhook

    • Method:POST
    • Path:dify-test
  • 節點2:Set

    • 新增欄位:reply = 我收到你的訊息了!
  • 節點3:Respond to Webhook

    • Response body:{{$json["reply"]}}

2. 測試指令(PowerShell)

Invoke-RestMethod -Uri "http://localhost:5678/webhook-test/dify-test" `
  -Method POST `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
  -Body '{"message":"Hello"}'

3. 預期結果

輸出結果應該是:

{
  "reply": "我收到你的訊息了!"
}

小結:

今天我雖然沒有直接串接 Dify,但成功完成 Webhook 的獨立測試。這讓我更有信心,接下來把 Dify 串進流程時,就能快速判斷是「Webhook 有問題」還是「API 回應有問題」。Day14 就能開始真正把兩邊結合起來!


上一篇
Day 12 : n8n 串接 Dify 理論與反思
下一篇
Day 14 : n8n 資料格式(JSON 與 Expression)
系列文
從零開始 : 學習運用 n8n 與 Dify 的 AI 自動化實戰1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