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3
0

今天分享 MCP webhook 被短時大量請求(Spike)後,系統上會出現的影響與觀察到的指標。

攻擊後你會看到的狀況

以下為常見、可直接量化的異常指標與現象,方便快速判讀狀態是否已惡化。

1. 應用層表現惡化

  • 平均/尾端延遲暴升:p50、p95、p99 明顯上升(例如從幾百毫秒飆到秒級或以上)。
  • 請求失敗率上升:5xx/4xx 數量增加,client 看到錯誤或超時。
  • 連線/執行佇列長度變長:worker pool 或 thread 池飽和,新的請求被排隊或拒絕。

2. 主機與資源耗盡

  • CPU 飆高與頻繁 context-switch,導致延遲進一步惡化。
  • 記憶體使用量上升或 OOM(若有記憶體洩漏或大量暫存)。
  • 磁碟 I/O 與日誌增多,磁碟空間快速被填滿(尤其大量日誌/暫存)。
  • 網路頻寬接近飽和,影響其他服務或上游/下游通訊。

3. 下游服務 / 成本面衝擊

  • n8n / worker 任務堆積:排程任務被大量創建,造成 backlog 與重試風暴(retry loop)。
  • 第三方 API 或付費服務消耗暴增(如 LLM、外部 SaaS),可能導致意外高額帳單。
  • 資料庫負載上升:大量寫取/查詢造成鎖、延遲或連線耗盡。

4. 使用者與業務影響

  • 真實使用者體驗惡化:頁面/功能失敗、操作延遲。
  • 服務可用性下降:部分功能不可用或整體回應不穩定。
  • 合約或 SLA 違約風險:若影響 production,可能觸發 SLA penalties。

典型監控面板要看哪些數值

  • 系統:CPU%、Memory%、Disk%(使用率)、Network I/O。
  • 應用:Requests/sec、p95 / p99 latency、錯誤率(5xx)、活躍連線數、thread/worker 利用率。
  • 下游:task queue 長度、外部 API 呼叫數/分鐘、DB 連線使用率。
  • 成本:第三方 API 使用次數 / token /花費速率(若可量化)。

緊急處理要點

  1. 啟動 kill-switch(快速封鎖測試來源 IP 或關閉測試入口)。
  2. 調低入口負載:啟用或加嚴 rate limit / 暫時返回 429。
  3. 暫停高成本下游呼叫(例如暫時禁用會花錢的外部 API)。
  4. 清查並調整 worker queue:停止重試、排程消化策略、擴容或暫停新任務入列。
  5. 把重要指標通知 SRE / On-call(CPU、錯誤率、queue 長度)。

實測結果截圖

在這次模擬攻擊中,我使用 k6 對 MCP Webhook 發送突發流量(Spike),最高同時 80 個虛擬使用者 (VUs),持續約三分鐘。以下為實測輸出畫面: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8/20168687qeaTrjompO.png
從結果可以看到:

  • p95 延遲 = 6.15 秒(已遠超預期門檻 5 秒),代表尾端延遲暴增。
  • 平均延遲約 3.19 秒,相較正常情況(毫秒級)明顯惡化。
  • 最大延遲達 11.56 秒,證明在高併發下系統明顯被拖慢。
  • 請求失敗率雖為 0%,但這是因為所有請求最終仍成功回應,不代表服務品質可接受。

這與我們前面提到的「延遲上升、佇列變長」現象完全吻合。即使沒有明顯錯誤碼,使用者體驗也會因延遲過長而受到嚴重影響。

總結

  1. 重點觀察:延遲、錯誤率、隊列長度 — 這三項通常最先暴露系統被拉垮的程度。
  2. 先保護成本與下游:若下游會造成金流上升(付費 API),優先切斷或降級這些呼叫。
  3. 事後措施:加速落實 rate limiting、API 認證、工具白名單與 queue 限制,避免未授權或意外流量造成實際損失。

上一篇
# 防禦策略 #4:白名單目標 — 只允許內網掃描
下一篇
# 防禦策略 #5-Rate Limiting 流量控制
系列文
別讓駭客拿走你的AI控制權:MCP x n8n 防禦實戰全攻略1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