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6
0

惡意 plugin 混入 MCP(Modular Control Platform)屬於供應鏈與執行環境被污染的威脅。攻擊者通常不是直接暴露技術細節,而是透過被盜帳號、CI/CD 憑證、第三方套件注入或未審核的上傳機制等流程缺口,把有害程式碼引入可信系統,破壞原本的信任鏈。

典型切入點

常見入口包含被盜的開發者帳號或 CI/CD 憑證使惡意 PR 被合併、第三方 registry 被污染、內部 Marketplace 或上傳機制接受未審核的 plugin,甚至內部人員故意上傳。這些情況的共同點是系統把外來模組視為「可信擴充」,賦予讀寫或執行等高風險權限。

可能造成的後果

混入後果常常比單純漏洞更難察覺且破壞力大:

  • 竊取敏感資訊(API keys、DB 憑證、用戶資料);
  • 開啟後門以持續存取並橫向移動至內網或 CI/CD;
  • 篡改自動化流程或回傳內容,導致錯誤決策或被濫用發動更大攻擊;
  • 隱蔽資料外洩(低頻率、小流量分批傳輸)與痕跡清理,阻礙事後取證。

偵測困難與指標

偵測難度高,因為惡意 plugin 常偽裝正常功能、僅在特定條件觸發或降低活動量以避開告警。可關注的指標包括:非預期的外部連線或異常 egress 流量、授權模型或權限使用突然改變、workflow 中出現無法解釋的外部 API 呼叫、以及與基線不符的日誌行為。

防護策略(阻止注入 + 降低影響)

  • 阻止注入:建立嚴格的 plugin 審核與簽名流程;在 CI/CD 引入軟體成分分析(SCA)與 SBOM;對第三方套件採用 allowlist;強化上傳入口的審核與分層批准流程。
  • 降低影響:以最小權限原則隔離 plugin(限定 API surface、使用 sandbox/容器化執行);對關鍵呼叫加入二次驗證或人審;監控 egress 流量與非典型權限使用;保存取證友善的日誌與快照。
  • 補充機制:自動化回應 playbook、取證 SOP、並在 CI 中加入可回放的紅隊腳本做迴歸測試。

總結

惡意 plugin 混入 MCP 是一種針對供應鏈與執行環境的高風險威脅:攻擊者透過被盜帳號、CI/CD 憑證、污染的第三方套件或未審核的上傳流程,把惡意程式碼引入被視為「可信擴充」的平台。一旦混入,攻擊可造成敏感憑證外洩、後門持續存取、工作流程被篡改與隱蔽化資料外洩,且偵測難度高,常以低頻或條件觸發來躲避告警。有效防護需要同時阻止注入(審核、簽名、SCA/SBOM、allowlist)與降低影響(最小權限、沙箱化、二次驗證、egress 偵測、取證日誌),並以自動化 playbook 與定期演練(purple-team / 回放測試)把設計化為可驗證的防線。


上一篇
# 演練:一次完整攻防流程
系列文
別讓駭客拿走你的AI控制權:MCP x n8n 防禦實戰全攻略2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