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7
0
Modern Web

每天一點 API:打造我的生活小工具系列 第 17

Day17 — 從數字到圖表:Python 資料視覺化基礎

  • 分享至 

  • xImage
  •  

API 抓回來的資料如果只是一堆數字,看起來很枯燥,也不容易一眼看懂。

如果把它畫成圖表,就能更直觀地看出趨勢和重點。

所以今天要來學習三種最常見的圖表(折線圖、長條圖、圓餅圖),以及 Python 常用的視覺化套件。

為什麼要做資料視覺化?

  • 更直觀

用圖表來表示資料,比看一堆數字更容易看懂整體的趨勢和差異。

  • 更好比較

不同維度的資料,比如時間、地區或比例,透過不同類型的圖表,可以更清楚地比較和呈現。

  • 更容易溝通

在做報告、簡報或跨部門分享時,圖表最容易讓人一眼明白重點,不用花很多時間讀數字。

視覺化心法

在將資料變成圖表之前,要先想清楚幾件事,這樣才能幫助自己選對圖表,讓資料更有說服力:

  1. 我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

先知道自己想從資料中找到什麼答案,不然畫出來的圖可能沒有用。

  1. 手上的資料是什麼類型?

是「時間連續變化的數據」像每一天的銷售,還是「分不同類別的統計」像各城市銷量,或是「組成比例」像各部門人數佔比?合適的圖形種類不太一樣。

  1. 受眾是誰?

如果是在學校裡,是老師在看分析作業,還是同學們要一起討論報告?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想法,老師可能希望看到詳細又正確的數字分析,同學們可能希望圖表簡單清楚,一眼就懂。

根據不同的受眾,我們畫的圖表會有互動功能、好看程度或複雜程度的不同。

常見的三種圖表,什麼時候用?

1. 折線圖(Line Chart)

  • 用途:用來看趨勢和變化。

  • 資料型態:通常是時間序列資料(例如日期對數值)。

  • 適合範例:每天的用戶數變化、銷售額隨時間增加或減少。

2. 長條圖(Bar Chart)

  • 用途:用來比較不同類別的數值。

  • 資料型態:類別對數值,比如不同城市或產品。

  • 適合範例:各城市的銷售量,或不同產品的營收比較。

3. 圓餅圖(Pie Chart)

  • 用途:用來顯示比例分布,表示整體裡的各部分比例。

  • 資料型態:所有部分加起來是 100%。

  • 適合範例:客戶來源比例,各部門在人力或預算的佔比。

Python 常見視覺化套件

1. Matplotlib

  • Python 最經典的繪圖工具,可以畫出各種圖表。

  • 功能非常完整,幾乎什麼圖都能做出來。

  • 程式寫起來比較繁瑣,是學習資料視覺化的基礎。

2. Seaborn

  • 建立在 Matplotlib 的基礎上,簡化了畫圖的程式碼。

  • 預設畫出的圖比較漂亮,好看。

  • 很適合用來做統計分析和資料探索。

3. Plotly

  • 可以做互動式圖表,比如滑鼠移到圖上會顯示數值。

  • 很適合用在網頁或簡報裡讓人互動。

  • 程式碼寫法簡單,視覺效果吸引人。

今日總結

  • 認識了三種最常見的圖表(折線圖、長條圖、圓餅圖)及其使用場景

  • 知道了 Python 常用的三個繪圖工具:Matplotlib、Seaborn、Plotly


上一篇
Day16 — API 資料轉換:JSON、CSV、Excel 一次搞懂
系列文
每天一點 API:打造我的生活小工具1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