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0
0
Modern Web

每天一點 API:打造我的生活小工具系列 第 30

Day 30 — 最終心得:從呼叫 API 到打造自己的生活助手

  • 分享至 

  • xImage
  •  

一、這 30 天的學習旅程

從第一天開始,我對 API 幾乎一無所知,只知道它是一種讓不同程式互相溝通的工具。但經過這 30 天的學習,我不僅會使用 API,還學會了如何設計一個可以自動整合資料並執行的系統。

這段時間,我從最基本的 JSON 解析和 HTTP 請求開始,一步步學會如何串接多種 API,例如天氣、空氣品質和新聞。接著我還做出了可以互動的命令列工具(CLI)和漂亮的網頁介面(使用 Streamlit)。

每天的練習都讓我更瞭解程式設計的思考邏輯和實際應用,讓我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在真實的專案中。

二、我學到的三個最重要的觀念

1. API 不只是資料,而是服務之間的橋樑

我以前以為 API 就是拿資料的網址,但現在我知道它更像不同系統之間溝通的語言。就像服務生在餐廳裡幫忙點餐,API 負責傳遞請求和回應,只要會呼叫 API 和處理回傳資料,就能把多個服務串起來。

2. 錯誤處理比寫程式更重要

有時候 API 金鑰會過期或輸入錯誤,伺服器可能超時,甚至 API 回傳結構改變,程式就會報錯。一開始我只想讓程式跑得起來,但後來明白,讓程式不會因錯誤崩潰更重要。所以我學習使用 try-except 來捕捉錯誤,理解錯誤訊息和狀態碼,並懂得寫錯誤日誌,這些讓程式更穩定。

3. 模組化與自動化讓開發更有效率

當我把天氣、空氣品質和新聞拆成不同模組後,程式變得更乾淨且容易維護。再加上排程和自動化,程式可以每天自動執行,就像有一個一直幫我工作的夥伴,讓整個開發流程更順暢且省時。

三、這次挑戰中印象最深刻的幾天

  • Day 07:第一次成功呼叫 Open-Meteo API
    當我第一次在終端機看到台北今天的氣溫數據時,那種真實從網路抓到資料的感覺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 Day 21:API 金鑰安全與 .env 管理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寫程式不只是完成功能,更要注意安全。我學會了不要把 API 金鑰直接寫在程式碼裡,而是放在 .env 檔案,保護自己的金鑰不被洩漏。

  • Day 26–28:CLI + GUI + 整合專案
    這幾天是我學習最快速的期間,從用命令列控制程式,到做出漂亮的 Streamlit 網頁介面,讓我的 API 作品變成一個完整的小應用。

四、從挑戰到成長

在這 30 天的學習挑戰中,讓我從完全沒有基礎,到能夠自己設計並實作一個功能完善的 API 應用程式。過去我只是跟著教程學習,按部就班,但這次的經驗讓我開始自己思考更進一步的問題:

  • 我能不能把學到的功能整合到我自己的專屬應用裡?
    這讓我體會到,學會單一技能不是終點,而是開啟更大可能的開始。

  • 怎麼讓這些功能自動化?
    讓程式每天自己跑,不需要我手動操作,這是一種讓生活更方便的方式,也讓我學會了排程與自動化工具的使用。

  • 出錯了怎麼辦?
    這讓我開始重視錯誤處理,學會捕捉例外、分析錯誤訊息,讓系統能更穩定,也讓我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 這些思考不只是技術上的成長,更讓我學會了追求效率與穩定的態度。這次挑戰不只是學會了工具,而是培養了我解決問題、持續學習的能力。

五、未來展望

接下來,我計劃繼續升級我的生活助手 App,加入更多實用的資訊來源,例如匯率、健康數據和地震警報等 API。這樣可以讓 App 提供更全面的生活資訊,幫助我更方便地掌握重要消息,達到真正的讓系統貼近生活的目標。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讓我的生活助手變成一個更智能、更全方位的工具,幫助我更方便、更快速地獲取所需的資訊。

六、結語

這次的鐵人賽不僅僅是寫程式的練習,更是一段持續挑戰自己的過程。每天學一點、改一點、測一點,長時間累積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完整的作品。起初我只是個對程式有些微了解的初學者,但透過這個挑戰,我變成了能夠整合資料、設計使用介面、並且做好錯誤處理的小開發者。這段歷程讓我充滿了成就感,也激励我繼續在開發的道路上前進。


上一篇
Day 29 — 測試與除錯:讓 API 穩穩運作
系列文
每天一點 API:打造我的生活小工具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