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4
0
佛心分享-IT 人自學之術

LLM入門學習系列 第 14

Day 14:微調方法 (Fine-tuning) Full fine-tune vs Feature extraction

  • 分享至 

  • xImage
  •  

Day 14:微調方法 (Fine-tuning) — 將通用智慧轉化為專業能力

當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預訓練模型(如 BERT 或 GPT)時,它擁有廣泛的通用語言知識。然而,要讓它解決特定領域(如金融、法律、醫療)或特定任務(如公司產品情感分析)的問題,我們就需要進行 微調(Fine-tuning)

微調是將預訓練模型的通用智慧,轉化為解決特定問題的專業能力的過程。

1. 為什麼需要微調?

預訓練(Pre-training)讓 LLM 在巨量的通用語料上學會了基礎的語法和常識。但它並不知道你的公司產品名稱、行業術語,或法律文件的複雜結構。

微調的目的就是:

  • 適應領域:讓模型適應特定行業的語言風格和專業術語。
  • 學習任務:在保留原有強大語言能力的基礎上,訓練模型學會新的任務規則(例如:如何判斷一篇法律文件屬於哪個類別)。

2. 微調的兩種核心策略

微調主要分為兩種策略,各有優缺點和適用情境。

策略一:完整微調 (Full Fine-tuning)

這是目前最主流且效果最好的方法,也是大型模型微調的標準做法。

  • 定義:在預訓練模型的基礎上,加上一個針對特定任務的分類頭,然後在訓練過程中,對模型所有的參數(包含預訓練部分和新的分類頭)都進行訓練和更新。
  • 關鍵細節:為了不破壞模型已學到的寶貴知識,通常會使用一個比預訓練時小很多的學習率(Learning Rate)。
  • 比喻: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為了拍攝特定的微距昆蟲主題,他必須在保持核心技巧的同時,微調他的所有拍攝參數(鏡頭、光圈、快門)來適應新任務。
  • 優缺點:
    • 優點:效果卓越,適應性強,能達到最高的準確率。
    • 缺點:訓練成本極高,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運算資源;如果針對不同任務微調,每個任務都需要儲存一份完整的模型副本(儲存成本高)。

策略二:特徵提取 (Feature Extraction)

這種方法將預訓練模型視為一個固定的「高效能特徵提取器」。

  • 定義凍結預訓練模型大部分或全部的參數,只訓練一個接在模型後面的、全新的、輕量的分類器(如羅吉斯回歸、MLP)。
  • 運作:模型只負責將文本轉換成高品質的嵌入向量(Embeddings)或隱層特徵,而新的分類器則學習如何根據這些固定的特徵來完成任務。
  • 比喻:我們請一位頂級攝影師幫忙拍照(提取特徵),但他的攝影風格(模型權重)完全不改變。我們自己再學習如何根據這些照片來分辨貓和狗。
  • 優缺點:
    • 優點:訓練成本低、速度快、資源消耗少;在資料集很小的情況下,不易出現過度擬合(Overfitting)。
    • 缺點:效果可能有限,特別是當新任務領域與預訓練數據差異很大時。

3. 總結比較與應用情境

特性 完整微調 (Full Fine-tuning) 特徵提取 (Feature Extraction)
模型權重 全部更新(使用小學習率) 預訓練部分凍結,只訓練分類頭
訓練成本 高(資源需求高) 低(資源需求低)
儲存成本 高(每個任務一個完整模型) 低(共享一個模型,只存分類頭)
適用情境 追求最佳效果、資源充足的大型專案 資源有限、資料量小的中小型專案、快速驗證
潛在風險 小資料集上可能過度擬合 效果可能不是最佳

在 LLM 的應用實務中,完整微調 (Full Fine-tuning) 雖然成本較高,但因其效果卓越和對特定領域的強大適應性,仍是許多追求最高性能專案的首選。


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如果我們要實作程式碼,完整微調是更好的演示範例,因為它能體現 LLM 在遷移學習中的全部潛力。


上一篇
Day 13: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流程 — Data Pipeline 與損失函數
下一篇
Day 15:參數高效調整 (PEFT) — LLM 微調的革命
系列文
LLM入門學習1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