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你的帳號是銀行保險庫,那麼密碼就是第一道大門的鑰匙。但如果小偷偷走了你的鑰匙怎麼辦?為了防範這個風險,我們需要第二道防線,這就是今天的主題:雙因子驗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
2FA 已經成為保護個人和企業資料的黃金標準。它的核心概念是:要證明你是你,不能只依賴一個證據(密碼),而需要兩個不同的證據。
雙因子驗證之所以安全,是因為它要求使用者提供來自兩種不同類別的證據(或稱「因子」)。
2FA 的三個「因子」(三個證明你是你的類別)
成功的 2FA 必須要求使用者提供以下三種因子中的兩種:
密碼學應用:雙因子驗證(2FA)的背後原理
嗨,各位!想像一下你的帳號是銀行保險庫,那麼密碼就是第一道大門的鑰匙。但如果小偷偷走了你的鑰匙怎麼辦?為了防範這個風險,我們需要第二道防線,這就是今天的主題:雙因子驗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
2FA 已經成為保護個人和企業資料的黃金標準。它的核心概念是:要證明你是你,不能只依賴一個證據(密碼),而需要兩個不同的證據。
雙因子驗證之所以安全,是因為它要求使用者提供來自兩種不同類別的證據(或稱「因子」)。
2FA 的三個「因子」(三個證明你是你的類別)
成功的 2FA 必須要求使用者提供以下三種因子中的兩種:
因子類別 證明方式 應用範例
第一因子:你知道的東西 (Something You Know) 只有你知道的資訊 密碼、PIN 碼、安全問題的答案
第二因子:你擁有的東西 (Something You Have) 只有你才能持有的實體或虛擬物品 手機(接收簡訊或 App 代碼)、實體安全金鑰(USB Key)
第三因子:你是誰 (Something You Are) 基於個人生物特徵的證明 指紋、臉部辨識、虹膜掃描
匯出到試算表
密碼 + 手機:最常見的 2FA 組合
目前最常見且實用的 2FA 組合是:
你知道的東西(密碼)+你擁有的東西(手機)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駭客偷走了你的密碼(「你知道的東西」),他仍然無法登入你的帳號,因為他沒有你的手機(「你擁有的東西」)。
2FA 背後的密碼學:時間與共用密鑰
當你使用 Google Authenticator 或 Authy 這類 App 產生一次性密碼 (OTP) 時,這背後運作的原理非常精巧,主要依賴兩種技術標準:
核心原理: 你的手機 App 和你的服務器(例如 Google 或銀行)都事先共用了一個秘密的密鑰 (Secret Key)。這個密鑰從未在網路上傳輸過。
運作方式:
時間是關鍵: 服務器和你的 App 都使用這個共用密鑰,加上當前的時間(通常每 30 秒變換一次),透過一種稱為 HMAC(雜湊訊息鑑別碼)的加密演算法,共同計算出一個六位數的密碼。
時效性: 由於密碼是基於時間計算的,所以每 30 秒就會失效。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在密碼過期前輸入它。
核心原理: 服務器和 App 都使用共用密鑰,但這次是加上計數器(例如:這是第 1 次產生密碼、第 2 次產生密碼...)來計算密碼。
運作方式: 只有當你輸入並驗證了當前的密碼後,計數器才會增加。
為什麼 PM 必須推動 2FA?
作為 PM 或業務決策者,推動 2FA 不僅是技術要求,更是保護企業信譽與降低業務風險的關鍵:
降低駭客攻擊成功率: 2FA 使駭客攻擊的難度呈指數級增長。即使密碼洩露,駭客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第二因子。
滿足合規要求: 許多行業法規(如金融、醫療)或資訊安全標準都要求對敏感帳戶實施多因素驗證。
建立客戶信任: 啟用 2FA 是向客戶展示你對他們資料安全承諾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