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 14 天的努力,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會手動重新整理 Etherscan 頁面的小白。我們親手打造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自動化監控系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它的完整樣貌,這就是你親手完成的傑作:
Code
節點解析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料格式,並將其「標準化」,再進行金額篩選。Discord
,並將每一筆交易記錄存檔到 Google Sheets
。Error Trigger
工作流,為我們的系統加上了保險絲,確保任何異常都不會被忽略。這個「巨鯨告警」系統完美地詮釋了所有 n8n 自動化流程的「設計鐵三角」:
Schedule
節點(每分鐘檢查一次)開始,最終升級為 Webhook
節點(一有交易就立刻啟動),深刻體會了「輪詢」與「即時推送」的差異與優劣。HTTP Request
抓取資料、用 Code
節點進行最關鍵的資料清洗、格式標準化與業務邏輯判斷(例如 value > 10000
)。這是整個流程的大腦。Discord
進行即時告警,另一路送到 Google Sheets
進行長期歸檔,實現了不同場景下的資訊交付。只要你在腦中建立起這個「觸發 → 動作 → 輸出」的思考框架,未來無論遇到任何自動化需求——無論是幣圈應用、行銷自動化還是個人助理——你都能清晰地拆解問題,並轉化為 n8n 畫布上的節點組合。
今天的實作,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回顧與優化」。請打開你已經建立好的「巨鯨告警」工作流,並對照以下清單進行最終檢視:
Webhook
作為觸發器?如果還保留著舊的 Schedule
+ HTTP Request
流程,可以考慮將其停用或刪除,讓系統架構更單純。Code
節點是否有能力處理來自 Alchemy Webhook 的新格式?回顧 Day 13 的內容,確保你的程式碼能正確解析 event.activity
這樣的巢狀結構。Code
節點的最開始,加上 if (!input.item.json.event)
這樣的防呆判斷,如果收到的資料不符合預期格式,就直接 return null;
終止流程,避免後續節點報錯。Timestamp
, Token
, Amount
, From
, To
, TxHash
)。一個好的資料庫,應該讓你在幾個月後回來看,都還知道每一欄代表什麼。Error Trigger
流程。恭喜你!在完成了 15 天的學習與實作後,你已經不僅僅是學會了幾個 n8n 的節點操作,而是真正掌握了「將日常瑣事,轉化為自動化流程」的設計思維。
這個「巨鯨告ging系統」只是起點。同樣的技術與思維,你可以應用在:
從今天起,你已經擁有了打造自己專屬「資訊情報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