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競爭,不只是看誰有更多人力,而是看誰能把公開與即時數據轉換成決策優勢。券商雖然不一定能買到昂貴的國際資料庫,但其實仍能透過公開 API、交易所數據、新聞與內部交易紀錄,建立屬於自己的金融資料庫,並發揮實際價值。
即時金融資料庫的建立,不是一定要花數百萬買國際平台。
券商可以先從 交易所 API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自家交易紀錄 三個來源入手,建立小而精的數據平台。
再逐步引入 新聞分析與 AI 模型,就能把數據轉化為 交易決策、研究快報、客戶經營與風險控管的實際價值。
真正的競爭力,不在於數據量的多寡,而在於「能否把數據變成行動」。
流程階段 | 資料來源 (Sources) | 取得方式 (Acquisition) | 資料處理 (Processing & Storage) | 應用場景 (Applications) | 產生價值 (Value Creation) |
---|---|---|---|---|---|
1. Data Lake (原始層) | - 證交所/期交所逐筆成交、法人進出- 公開資訊觀測站 (MOPS) 財報- 國際資料庫 (Bloomberg, Refinitiv, WRDS)- 新聞與社群 API | - API 串流 (WebSocket, REST)- 批次下載 (CSV, XBRL)- 購買即時行情授權 | - 原始檔案以 JSON/Parquet 儲存- 時間戳記 (timestamp) 與來源標註 | - 即時盤中監控- 財報公告追蹤 | - 確保數據完整性- 提供多樣化數據池 |
2. ETL / Data Cleaning (清理層) | 同上 | - Python/Pandas 處理- Airflow 定期排程 | - 缺失值處理、異常值檢測- 統一幣別與稅制- 建立主鍵 (Ticker, Date) | - 建立標準化財務比率- 統計量計算 (平均、波動度) | - 保證數據一致性- 降低研究偏誤 |
3. Data Warehouse (倉儲層) | - 已清理數據 | - PostgreSQL / MySQL- 雲端儲存 (AWS RDS, GCP BigQuery) | - 建立星型/雪花型 Schema- Fact Table: 成交紀錄- Dimension Table: 公司、產業、期間 | - 稽核用歷史庫存- 跨國市場對照 | - 提供結構化查詢- 支援多維度分析 |
4. Analytics Layer (分析層) | - 倉儲輸出 | - BI 工具 (Tableau, Power BI)- Python/R (回歸、時間序列)- NLP (新聞情緒分析) | - 機器學習建模 (預測波動、情緒分數)- 建立事件視窗 (Event Study) | - 程式交易決策- 投資組合風險控管- 客戶分群與推薦 | - 加速研究產出- 提升交易績效- 增加客戶留存率 |
5. Governance & Compliance (治理層) | - 全部數據 | - 權限管理 (Role-Based Access)- 稽核紀錄 (Audit Trail) | - 敏感資訊脫敏 (Anonymization)- 法規遵循 (GDPR, 個資法) | - 合規審查- 內部風險稽核 | - 降低法律風險- 提升信任度 |
✨ 說明
Data Lake → ETL → Data Warehouse → Analytics Layer:這是國際公認的資料庫標準架構(符合 Journal of Financial Data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常見論文架構)。
資料來源 (Sources):涵蓋公開(交易所、MOPS)、商用(Bloomberg/WRDS)、替代數據(新聞、社群)。
處理方式 (Processing):強調標準化、ETL、主鍵設計,避免「垃圾進垃圾出」。
應用場景 (Applications):涵蓋投研、交易、風控、客戶經營,讓文章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