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寫了昨天的學習文章,
才發現竟然沒有寫一篇關於Node.js的文章 冏
所以在今天這篇,
我們趕快來認識一下 Node.js 是什麼以及它的用途。
最後我們會練習在本地建立一個 Node.js 專案。
瞭解如何將 Node.js 專案與 GitHub 結合。
Node.js 是一個能讓你在瀏覽器外執行 JavaScript 的「伺服器端運行環境」。
它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個:
舉例來說,
我們可以用 Node.js 來壓縮 CSS、檢查 HTML、甚至啟動一個 API 伺服器。
前往 Node.js 官方網站:
https://nodejs.org/zh-tw
下載對應你的系統版本(Windows Installer .msi),
安裝時保持預設選項,一路按「Next」即可。
安裝完成後會自動幫你加到環境變數中。
如果要確認是否安裝成功,
打開命令提示字元(cmd)或 PowerShell,輸入:
node -v
npm -v
如果有出現版本號,表示安裝成功囉!
首先,我們需要初始化專案!
mkdir my-node-app
cd my-node-app
npm init -y
這會建立一個 package.json,記錄你的專案設定與依賴。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建立程式檔了。
透過剛剛建立的路徑,
我們在電腦上打開 my-node-app 的資料夾,
在裡面新增 index.js的文字文件,並輸入以下內容:
console.log("Hello, Node.js!");

注意!!!
要將此文字文件的檔案屬性設為「所有檔案」而非「文字文件」,
否則終端機會找不到這個檔案喔~
建立完成後,
我們就可以在終端機執行程式:
node index.js
終端機應該會印出:
Hello, Node.js!

當我們在本地端建立好,
就可以將專案推上 GitHub:
git init
git add .
git commit -m "Add Node.js demo project"
git branch -M main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hub.com/你的帳號/my-node-app.git
git push -u origin main
如果推送失敗,
我們可以到 GitHub 頁面新增 repository,
名稱為my-node-app,不要勾選新增 README,
再次推送即可成功。
接著可以在 GitHub Actions 裡新增 .github/workflows/node.yml:
name: Node.js CI
on:
push:
branches: [ main ]
jobs:
build:
runs-on: ubuntu-latest
strategy:
matrix:
node-version: [16, 18, 20]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3
- name: Use Node.js ${{ matrix.node-version }}
uses: actions/setup-node@v4
with:
node-version: ${{ matrix.node-version }}
- run: npm install
- run: node index.js
這個 workflow 會在多個 Node.js 版本上測試你的程式(matrix 概念延伸自第 26 天!)。
今天第一次接觸 Node.js,
發現它其實是 JavaScript 的延伸,可以讓我在電腦上做自動化或後端功能。
跟前幾天的 GitHub Actions 很有關聯,
所以明天會進階學習Node.js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