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雜訊的鏈上世界中,過濾是從海量數據中提取黃金資訊的第一步。
學會使用 IF
節點進行條件過濾,是 n8n 從入門到進階的必經之路。它能讓你的自動化流程變得更高效、更專注、更有價值。
我們的流程將再次進化。在從 Google Sheets 讀取完「地址標籤庫」之後,但在進入複雜的「準備資料」Code
節點之前,我們先插入一個 IF
節點來做第一道篩選。
本日新工作流:
Webhook
→ Google Sheets (讀取標籤庫)
→ IF (過濾代幣)
→ Code (準備資料)
→ Switch
→ ...
(示意圖:新的 IF 節點將串接在 Google Sheets 之後,擔任守門員的角色)
IF
節點的最佳位置Google Sheets (Read)
節點連接到「準備資料
」(Code
) 節點的那條線。IF
節點Google Sheets
節點的輸出點,拉一條新的線出來,在選單中搜尋並選擇 IF
節點。IF
節點,你會看到一個非常直觀的條件設定介面。WETH
或 USDC
的交易通過。
Any
(滿足任一條件即可)。Webhook
) 的資料中,找到代幣名稱。輸入表達式:{{ $getExecution().trigger.json.event.activity.asset }}
。Equal
(等於)。WETH
。{{ $getExecution().trigger.json.event.activity.asset }}
。Equal
。USDC
。IF
節點會有兩個輸出點:true
(符合條件) 和 false
(不符合條件)。true
輸出點,拉一條線,連接到我們後續的「準備資料
」(Code
) 節點。完成後,你的工作流就實現了精準過濾。只有當進來的交易是 WETH
或 USDC
時,資料才會被送到後續的 Code
和 Switch
節點進行分析和告警。所有其他幣種的交易,都會在 IF
節點這裡被直接攔截,流程就此終止,不會產生任何多餘的動作。
恭喜!今天你為你的監控系統安裝了一個強大的「過濾器」。透過簡單的 IF
節點,我們成功地排除了大量無關的雜訊,讓系統的每一次告警,都命中我們最關心的目標。
這個「先過濾、再處理」的設計模式,是優化任何自動化流程、節省運算資源、提升資訊價值的關鍵技巧。它不僅適用於區塊鏈監控,更可以應用在郵件分類、社群訊息管理等所有需要處理大量資訊的場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