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1
0
生成式 AI

學都學了:GenAI 從試錯到實用的實驗筆記系列 第 21

Day 21 第三週覆盤:從工具操作者轉為地圖繪製者

  • 分享至 

  • xImage
  •  

鐵人賽第21天,轉眼走了 2/3 進度。
這週比較專注在同一個專案,過程像是「穩定繼續挖洞跟補洞」,不是嘗試新題材試水溫的一週。
新玩具有新玩具的新鮮,回頭持續修正舊專案則是可以有機會整理和思考更多使用者易用性的優化,就算只有我本人在用的工具。

體感臨界點

這一週比較有感觸的是:Vibe Coding 時使用工具思維的轉變。體感上大概經歷三階段:

  • 剛開始:打完白話文 Prompt,看到 Agent 直接開工噴一堆程式碼覺得賞心悅目,因為只想看到成品
  • 過渡期:開始拆解白話文,轉為功能需求性規格再丟給 Agent。但還是屬於被動性角色,因為這些規格的思考方是 Agent
  • 現階段:沒有想過所有步驟之前,禁止直接輸出 Code

最有感的是使用 Sonnet 4.5 的過程,感覺是跨過了一個臨界點。有條理地先列出所有流程跟 To Do List 這件事在本來就熟悉的領域裡面,體感上或許沒那麼強,但在相對知識盲區的任務上,協助跨過門檻的順暢度就很明顯。

下一步連帶產生的改變:有了這些開發階段流程梳理脈絡後,不應該是存在單一對話記錄內,理論上應是可被重複調用的流程之一,所以開始觀察別人怎麼落實這些步驟或有什麼眉角。一旦開始觀察別人做法,就會延伸產生很多沒見過的關鍵字要研究。

無限伸縮圖譜

所以又開始發現:像倉庫式的待讀清單或零碎關鍵字,都有上下層次或集合概念。SSD/Spec-Driven Development、自動化、資料串接、Chrome DevTools、Playwright、Github spec-kit 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哩哩摳摳名詞,應該是圖譜上的延伸節點,不會是單獨存在。知識網絡的擴張,想到類似世紀帝國的玩法,視野以外或沒探索到的地方都是黑圖,但走到了自然會開啟。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4/20178815rgJ79mImDg.jpg

慶幸的是,現在要開啓的資源跟方式太多了,只是有沒有時間去消化而已,以及是想橫向廣度的消化,還是縱向深度的消化。

發散到收斂

鐵人賽本身而言,本來目標也就是從發散到收斂,新鮮的、有用的、提升效率的、單純娛樂的,這些練習都該收納起來。但就賽制以外來說。 把每條學習線接進屬於我自己的方法論地圖更能進入心流。

寫完最後十天的文章不難,但要把這些很雜亂的線梳理出來,工程浩大,但我相信可以用魔法打敗魔法,就做自己想做的就對了


上一篇
Day 20 極度暴力簡單:圖片轉 PDF 與 SDD 的啟示
系列文
學都學了:GenAI 從試錯到實用的實驗筆記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