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與組成
網頁原始碼(source code 或稱原始程式碼)通常指的是伺服器或開發者撰寫的文字檔案,以可讀格式(例如 HTML、CSS、JavaScript、伺服器端語言等)來描述網頁的結構、樣式、行為。
ionos.com
+2
w3schools.com
+2
對瀏覽器而言,這段程式碼被解析後,渲染成視覺上的網頁給使用者看。
靜態 vs 動態網頁原始碼
靜態網頁:內容基本上直接由 HTML 實體檔案提供,所看到的原始碼與瀏覽器「檢視原始碼」的大致相同。
steam.oxxostudio.tw
動態網頁:部分或全部內容由伺服器端(像是 PHP、Python、Node.js 等)或客戶端 JavaScript 動態生成或變更。瀏覽器看到的最終 HTML (或 DOM 狀態)可能與「最初傳送的 HTML 檔案」不同。
steam.oxxostudio.tw
+2
Google 支援
+2
因此,「右鍵 → 檢視原始碼」常顯示的是伺服器初次傳送的 HTML,而不一定包含後續 JavaScript 動態插入的內容。
Google 支援
+2
hostmerchantservices.com
+2
為什麼要判讀網頁原始碼?用途
學習與研究:了解別人怎麼寫 HTML、CSS、JavaScript 的結構與技巧
除錯/偵錯:找出元素為什麼沒顯示、CSS 樣式衝突、JavaScript 錯誤等
SEO 分析:檢查 meta 標籤、標題、結構標籤 (h1, h2…)、載入速度、外部資源引用等
安全性檢查:檢查 HTML/JS 是否有暴露敏感資訊、檢視輸入驗證等
爬蟲 / 自動化工具:解析並擷取網頁資料時,需要理解其 HTML 結構
二、如何查看/讀取網頁原始碼(前端工具)
下面是常用的方式與工具:
瀏覽器 “檢視原始碼 / 查看原始碼 (View Page Source)”
在大部分瀏覽器中,在網頁按右鍵 → 選「顯示原始碼/檢視原始碼」
快捷鍵:Windows / Linux 常是 Ctrl + U;在 macOS 常是 Command + Option + U
Neil Patel
+2
Ranking SEO
+2
顯示的是伺服器回傳給瀏覽器的 HTML(也就是初始的 HTML)。不會即時顯示 JavaScript 動態修改後的部分。
Google 支援
+2
hostmerchantservices.com
+2
開發者工具 / 檢查元素 (Developer Tools / Inspect Element)
在瀏覽器按右鍵 → 「檢查 (Inspect)」或在鍵盤按 F12
這可以看到瀏覽器目前的 DOM 結構、樣式 (CSS)、JavaScript 控制台、網路請求 (Network)、事件監聽器 (Event Listeners) 等
某些動態加入的元素、CSS 規則、註冊的事件,都可以在這裡看到。這比單純的 “檢視原始碼” 更貼近實際頁面狀態。
wbolt.com
+2
hostmerchantservices.com
+2
在檢查元素中,可以點選某個元素(如某張圖片、按鈕)以定位在原始碼的位置。
wbolt.com
Network / 刷新與資源載入
在開發者工具的 Network(網路)面板,可以看到 HTML、CSS、JS、影像、字型等資源的載入狀態、時間、大小
有些原始碼片段是透過 AJAX / fetch / XHR 請求動態載入的,可以從這裡看到請求與回應內容
源碼瀏覽 URI (view-source: scheme)
某些瀏覽器支援在 URL 前加 view-source: 協議,如 view-source:https://example.com,會直接顯示源碼。這是瀏覽器一種內建方式。
維基百科
三、如何理解與分析原始碼的結構
以下是讀懂原始碼常見的技巧與思路:
熟悉 HTML 文件基本結構
文件類型宣告()
根元素 ;分為 和 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