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ements(元素)
用途:檢視與即時編輯網頁的 HTML 與 CSS 結構
功能重點:
顯示整個 DOM(文件物件模型)結構。
可以直接修改 HTML 或 CSS(例如更改文字、顏色、排版)。
可查看元素的「Computed styles」、「Box model(margin/padding/border)」。
常用於:
調整樣式(CSS debugging)。
檢查元素是否被隱藏、被覆蓋。
測試網頁在不同裝置大小下的顯示效果。
💬 Console(主控台)
用途:查看與輸出 JavaScript 訊息、執行指令
功能重點:
顯示程式的錯誤(Error)、警告(Warning)、訊息(Log)。
可以手動執行 JavaScript 程式碼(即時測試代碼片段)。
支援變數觀察、物件展開檢查。
常用於:
除錯(例如 console.log() 輸出)。
檢查變數或函式是否正確執行。
測試 API 回傳資料。
📂 Sources(來源)
用途:瀏覽、偵錯網站載入的 JavaScript、CSS、HTML 檔案
功能重點:
顯示網站實際載入的檔案(包含外部 JS、CSS)。
可設置中斷點(Breakpoints)進行逐步除錯。
可檢查原始碼對應(Source Maps)以追蹤壓縮後的程式。
常用於:
追蹤程式執行流程。
找出是哪個檔案或哪段程式造成錯誤。
單步執行(Step Into / Step Over)JavaScript。
🌐 Network(網路)
用途:監控網頁的所有網路請求與回應
功能重點:
顯示所有載入的資源(HTML、CSS、JS、圖片、XHR、API 等)。
可檢查每個請求的:
狀態碼(Status Code)
請求頭 / 回應頭(Request / Response Headers)
載入時間、大小。
常用於:
偵錯 API 請求是否正確(如 404、500 錯誤)。
分析網站載入速度(Performance)。
查看 API 的回傳資料(JSON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