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生成式 AI

MCP Server 全攻略:讓 AI 動態調用工具的工作流革命系列 第 27

[27] MCP Server 的未來與 Maker 精神的消逝

  • 分享至 

  • xImage
  •  

這30天常常不確定要寫什麼,因為日常使用的工具就那幾個,其實 mcp server 工具都很好上手,只要設定好就可以直接使用,只是目前比較少企業將自己的服務也開發一套 mcp server 讓客戶使用,可能是還沒看到其中的商業價值吧!

不過對於掌握大量資料的 B2B 公司而言,我認為 MCP Server 真的會是一個很棒的方式為客戶與企業帶來價值。

未來我們與網頁互動的方式,可能會逐漸轉向 透過 LLM(大型語言模型)直接下達指令。
例如,訂房這件事:
以往我們得自己上 booking.com 或 Airbnb 搜尋、篩選、預訂;
但未來你可能只需要輸入一句話:

幫我在清邁古城區訂一間 10/01–10/15、不超過 400 元一晚、有獨立衛浴、隔音好、可免費取消的房間。

接著,系統就會自動列出候選清單,等你確認後直接幫你完成預訂。

在工作上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直接讓 LLM 幫我們抓取資料,指定輸出格式(例如 Excel),
或請它找出符合條件的網紅名單、自動發送合作訊息,再把名單整理成表格。
屆時,我們不再需要學習各種平台的使用介面——
不必知道面板在哪、圖表怎麼拉,
只要「下令」,系統就會幫我們完成。

MCP Server 的價值就在這裡: 它能讓我們的大腦從繁瑣的操作中解放出來,以及替企業省下開發時間,只要提供基本的工具,LLM會自行結合其他服務的工具為使用者創造價值,我們不用再重複造輪子了,例如 A、B Sass服務的客戶都需要下載 excel 的功能,那 A、B 公司都需要利用某個 excel 套件去實現該 api,但現在你甚至連實現都不需要了,只要提供Get資料的 api,LLM 會自己想辦法取得用戶需要的資料並且調用 excel mcp server 將資料下載下來。

這 30 天的體驗也讓我反思了一件事:
現代人似乎越來越缺乏「實驗與探索」的精神,因為我們都在快速與抽象之中看得越來越不清楚。

最近讀了比爾蓋茲的自傳,裡面提到他年輕時常親自動手、寫信索取資料、訪談專家、訂閱雜誌、閱讀說明書,甚至很多人會藉由參加愛好者協會和大家一起摸索與分享造就了好多產品的誕生(例如 apple)

現在的我們,卻越來越依賴現成的工具與 AI。
越來越追求快速,越來越少查資料,習慣仰賴 ChatGPT 的答案,
使用別人寫好的套件。

雖然這並不是壞事,因為抽象化讓我們能更快實現想法,效率的提升讓創造變得更容易。
但同時,我們也在這股「高效」浪潮中,忘了停下腳步思考、動手探索。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我們成了忙碌的螞蟻。
或許該時不時提醒自己,該在下班後的時間慢下來,觀察、思考、實驗,
因為真正的創造力,往往誕生於那些「慢」的時刻。
允許自己有時間去嘗試做點東西、去犯錯、去實驗。
一想到比爾・蓋茲當年花上好幾天,拿著黃色便條紙手寫程式、從零開發出薪資系統與排課系統,真的讓人敬佩,想向他看齊。
也很感慨,對於那種 maker 的精神,似乎在現代文化中漸漸淡去了。


上一篇
[26] GA mcp server 用白話文請 AI 分析使用者行為
系列文
MCP Server 全攻略:讓 AI 動態調用工具的工作流革命2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