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網站中,表單(Form)幾乎無所不在。
不論是註冊帳號、登入系統、留言評論、線上購物結帳,甚至是問卷填寫,都需要透過表單與使用者互動。
表單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蒐集使用者輸入的資料,並將這些資料交給 JavaScript 或伺服器端程式進一步處理。
表單通常由各種輸入元件組成,例如:
文字輸入框(讓使用者輸入姓名、帳號、電子郵件等)
密碼輸入框(輸入時顯示為星號或圓點,用來保護隱私)
單選按鈕(讓使用者在多個選項中選一個)
核取方塊(可多選,例如「我同意條款」)
下拉選單(讓使用者從選項中選擇)
送出按鈕(用來觸發資料傳送或檢查)
JavaScript 可以讀取這些欄位中的內容,並透過條件判斷檢查資料是否符合規定。
這個檢查過程就叫作「輸入驗證(Input Validation)」。
為什麼需要驗證
如果沒有驗證,使用者可能:
忘記填寫重要欄位,例如姓名或電子郵件。
輸入過短或不合理的密碼。
輸入錯誤的資料格式,例如把電話號碼打成文字。
這些錯誤不僅會造成資料紀錄不正確,也可能影響網站安全。
因此在資料送出之前,通常會由 JavaScript 在前端先檢查一次,
確認沒有明顯的錯誤,才會送到伺服器。
常見的驗證規則
欄位是否為空白:確保使用者有輸入資料。
資料長度限制:例如密碼必須超過六個字元,留言不得超過一定字數。
格式檢查:例如電子郵件需包含「@」,電話號碼必須是數字。
確認欄位:再次輸入密碼需與第一次相同。
選項驗證:確保使用者有勾選必要選項或從下拉式選單中選擇項目。
在程式中,可以使用 if 條件判斷依序檢查這些規則。
若有任何一項不符合,就顯示提示訊息;全部通過後,才顯示「送出成功」的回饋。
表單的智慧應用
除了基本的檢查,表單也能與事件(Event)結合,實現更即時的互動。
例如:
當使用者開始輸入文字時,顯示「輸入中」的提示。
當密碼長度不足時,立刻顯示紅色警告。
當輸入格式正確時,自動顯示綠色勾勾或確認訊息。
這些即時反應能幫助使用者快速修正錯誤,也讓填寫過程更順暢。
表單不只是用來收集資料,更是一種使用者體驗設計的重要環節。
前端驗證與後端驗證
表單驗證可以分成兩種:
前端驗證(Front-end Validation):由瀏覽器端的 JavaScript 即時檢查,反應速度快。
後端驗證(Back-end Validation):由伺服器在接收到資料後再次檢查,確保安全性。
即使前端已經檢查過,後端仍必須再次驗證,
因為有些人可能會故意修改前端程式碼跳過檢查。
兩者搭配使用,才能確保資料正確又安全。
學習心得
透過這次學習,我更了解表單是使用者與網站之間最重要的互動方式之一。
以前在填寫資料時,常看到「請輸入姓名」或「密碼長度不足」的提示訊息,
那時只覺得網站很貼心,現在才知道這些提醒都是程式透過驗證邏輯實現的。
表單驗證不僅能提升網站專業度,也能減少錯誤資料,讓整個互動過程更順暢。
我特別喜歡即時驗證的效果,因為使用者不需要送出後才發現錯誤,
而是能馬上看到提示,這讓網站看起來更智慧、更有互動感。
未來我想進一步學習使用正規表達式來驗證 email、電話或密碼格式,
甚至加入密碼強度檢查、重複確認等功能,
讓表單不僅能收集資料,更能主動幫助使用者輸入正確內容。
透過這些練習,我能更清楚地體會網頁互動的本質:
程式不只是執行命令,而是在與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