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 spec 資料夾(名字可以改,或者使用現有的資料夾)
輸入指令: uvx --from git+https://github.com/github/spec-kit.git specify init --here
就會在 spec 資料夾配置好文件
選擇 Gemini CLI
選擇終端機 (如果你是 Mac,就選 sh,Windows 選 ps)
Ready
接著啟動 Gemini CLI,輸入 /spec,就會出現相關指令
接下來就是SDD的精隨…
使用
/speckit.constitution
來建立專案的原則。
官方範例:
/speckit.constitution Create principles focused on code quality, testing standards, user experience consistency,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創建專注於程式碼品質、測試標準、使用者體驗一致性和效能要求的原則
你可以選擇使用它,因為我MCP太多了所以借鑑了別人的
/speckit.constitution 建立高品質,可被 testable,不要 overdesign,一率使用繁體中文
*testable :產品必須具備可靠性、穩定性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不要 overdesign :不要過度設計,避免 AI 加了過多幻想的功能。
完成後,就會在專案資料夾自動建立 .specify/memory/consitution.md
使用
/speckit.specify
提供高層次的提示,專注於「是什麼(What)」和「為什麼(Why)」,描述想要建立的專案內容,不要描述相關的技術棧(tech stack)
這邊我們準備實測一個簡易網頁登入介面。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描述:
/speckit.specify
建立一個網頁登入介面(包含前後端)
介面需包含使用者名稱輸入欄位、密碼輸入欄位、登入按鈕、訊息回饋
收到資料後需要進行身分比對
完成後會在專案建立 spec.md 和 requirements.md 檔。
spec-kit 的優點就出現了,如果你的 spec 有不清楚的地方,在這個階段 AI 就會主動提出需要澄清的問題。
這時就可以使用 /speckit.clarify
來針對 AI 提出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說明,讓 spec 更加精準。
而且會自動幫你建立 git branch,超頂…
使用
/plan
根據前面產生的 spec.md 提供技術方向,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技術開發,讓 AI 產生詳細的技術實作規劃,和預設的架構和限制
/speckit.plan
使用html、CSS、JavaScript 建立 web,
後端使用FastAPI,
不使用資料庫,暫時將帳密紀錄在後端檔案中就可以
完成。
使用 /speckit.tasks
讓 AI 根據前面的規格和規劃,拆解出可執行的任務清單,提供給後續 AI Agent 來實作該功能。
#只需要輸入指令
完成後會發現 spec-kit 自帶 TDD 開發,完全不需要另外設定。
使用 /speckit.implement
就可以叫 AI 開始工作 (哈哈 狗換人當
#不想一直確認可以啟動 yolo mode,但重要專案一律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