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為什麼能用這麼自然的語氣跟人聊天?
它到底「懂語言」嗎?還是只是很會「模仿」?
今天,我們來聊聊生成式 AI 與語言之間的關係:
機器是怎麼「學會說話」的,又為什麼有時候它的語氣像人,有時又像機器。
一、AI 不是真的懂語言
生成式 AI 並不是像人一樣「理解」語言。
它其實是透過機率統計,去預測「下一個字最有可能是什麼」。
例子:
當你輸入「今天心情」,AI 會根據訓練資料裡的模式預測:
「很好」、「不太好」、「有點累」—— 哪個出現機率最高,就生成哪個。
所以它「看起來懂你」,但其實只是「學會了模仿人類語言的習慣」。
二、語言模型如何訓練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之所以能產生自然語言,
靠的就是大量的語料訓練(corpus training)。
訓練資料:書籍、網站、文章、對話
學習目標:讓模型理解「語言的結構與邏輯」
結果:AI 會根據上下文預測最合理的字句
簡單來說,它學會了「語言的規則」,但不具備真正的「語意理解」。
三、語氣與風格的模仿
生成式 AI 不只學單字,還學「語氣」。
它能模仿:
正式報告語氣
可愛口語風格
激勵講座語調
甚至模仿某位作家的筆法
這是因為訓練資料中包含了大量不同文體。
AI 透過這些樣本,捕捉了語氣、句型、甚至情感節奏的差異。
就像一個語言高手,讀多了自然就會「說得像」。
四、AI 為什麼有時會「語氣奇怪」?
有時候你會發現 ChatGPT 說話很自然,
但有時候卻像在背稿或太禮貌。這其實是訓練與限制造成的。
為了安全與中立,模型會刻意避免偏激或冒犯性語言。
它也會學習「禮貌用語」,導致看起來太制式。
這樣的平衡讓 AI 不容易「出錯」,
但也少了一點「人味」。
五、語言不只是文字
真正的語言還包含情感、文化、幽默與語氣的細節。
AI 雖然能生成句子,但還無法完全理解「為什麼人會這樣說」。
AI 會說「我懂你」,但它不是真的「懂」。
不過,隨著多模態模型(能同時處理文字、聲音、表情)發展,
AI 可能會越來越「像人」——至少在語言表達上。
今天的重點
AI 不是理解語言,而是預測語言。
它透過大量語料學習語氣與句型。
能模仿不同風格,但仍缺乏情感與文化理解。
語言是人類情感與思考的產物,AI 目前還只是學會「外表」。
明天預告
Day 18 我會聊聊 「AI 的情感幻覺」 ——
為什麼我們常覺得它「好像有溫度」、「懂我們」?
那是真情感,還是人類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