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資產的失竊途徑五花八門,但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攻擊平台服務商,以及攻擊個人用戶。
駭客會利用各種手段,如系統漏洞、惡意軟體、或對內部員工的社交工程攻擊,想方設法滲透交易所的伺服器。一旦他們成功獲取了熱錢包的控制權,就能在短時間內將裡面存放的大量用戶資產轉移到他們自己的錢包中,這類攻擊往往造成千萬美元級別的巨大損失。這正是幣託(BitoPro)熱錢包被駭的案例,也是許多交易所歷史上不斷上演的夢魘。
釣魚攻擊 (Phishing):這是最經典也最有效的手法之一。你會收到一封假冒官方的郵件、簡訊,或在社群看到一個假活動連結,引導你進入一個與真實網站一模一樣的假網站。只要你在上面輸入了帳號密碼或錢包的助記詞,你的資產就會被瞬間清空。
惡意軟體 (Malware):你可能在不經意間下載了某個被植入木馬的軟體或瀏覽器擴充功能。這些惡意軟體會潛伏在你的電腦中,當你複製貼上錢包地址準備轉帳時,它會在你貼上的瞬間,將地址偷換成駭客的地址。由於地址字串極長,很多人不會仔細核對,一不留神就將幣轉給了別人。
社交工程 (Social Engineering):詐騙集團會在 Telegram、Discord 等社群假冒成項目方客服或管理員,以「協助解決問題」、「領取空投」等名義,主動私訊你,並最終想方設法騙取你的助記詞或私鑰。切記: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需要你的助記詞。
物理與管理疏失:有時候,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將助記詞或私鑰用明文存在電腦、雲端硬碟,或是放在輕易能被他人翻找到的地方,都構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總而言之,加密貨幣的世界賦予了個人對資產前所未有的掌控權,但這也意味著安全責任完全落在了自己肩上。理解這些潛在的威脅,就像透過 Windy 網站觀察全球氣流一樣,能幫助你看清風險在哪裡,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寶貴的數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