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Odoo

以 Odoo 雲端進銷存為核心,探索小型企業數位轉型新方向: 從進銷存、CRM 到 IoT 應用結合開源系列 第 51

用 Odoo 蒐集與整理數據:結合 2025 AI 雜誌趨勢的實戰指南

  • 分享至 

  • xImage
  •  

用 Odoo 蒐集與整理數據:結合 2025 AI 雜誌趨勢的實戰指南

TL;DR

  • Odoo 是把資料「長在流程裡」的全域 ERP/CRM 平台,天然符合 AI Native 的趨勢:資料與工作流同源、可追溯、可治理。
  • 2025 的 AI 重點不在更大的模型,而是 Agentic(可執行任務)數據主權ROI 可量化。Odoo 既可雲端也可自架,能滿足合規與主權要求。
  • 成功三步:明確事件模型 → 以模組映射資料 → 建立「任務導向」的 AI 報表/自動化,形成閉環。

為何選 Odoo 來做 AI Data

  • AI Native 的土壤:CRM、銷售、網站、電商、客服、會計、倉儲、製造與行銷自動化在同一資料域,避免「資料割裂」。
  • 數據主權:可 SaaS,也可 自架 On-prem(私有雲/內網),符合金融、製造、醫療、政府對主權與合規的需求。
  • 可觀測與可追溯:模型要可稽核,Odoo 的文件版本、活動紀錄(chatter)、工作流節點讓「輸入→處理→輸出」有完整脈絡。
  • 成本與 ROI:用現成模組做 80% 的資料管線;把 AI 投資集中在關鍵 20% 的應用(任務完成率、轉換率、留存)。

2025 AI 趨勢如何落在 Odoo

  • Agentic AI(代理式) → 用 Odoo 的自動化(Automations/Server Actions/Studio Flow)讓 AI 不只回答,而是能「建單、指派、對帳」。
  • AI Native vs. AI Add-on → Odoo 把 AI 融在 CRM/Helpdesk/Accounting 等模組裡的流程,少堆外掛、多做「流程內行動卡」。
  • 數據主權 / Own Your Stack → 敏感客資、訂單、財務總帳留內部;RAG/向量檢索用企業私有資料庫;可控同步到資料倉儲。
  • 安全與深偽風險 → 高風險請求(折扣、退款、付款指示)設多因子與多人核准,建立「二次驗證+外通道回呼」SOP。
  • 永續與效率 → 以事件取樣、向量快取、分層儲存取代「無腦全量」;把 GPU/推理作業外掛為異步任務,降低峰值負載。

Odoo 模組 × 數據來源地圖(收哪裡、為了什麼)

模組 主要資料 典型用途(AI 任務) 關鍵 KPI
Website / eCommerce 流量、點擊、購物車、下單 放棄單救援、個人化推薦 轉換率、客單、重購率
CRM 線索、商機、活動紀錄 自動分派、成交機率預測 MQL→SQL 轉換、贏單率
Helpdesk 工單、SLA、知識庫引用 自助排障、升級路由 FCR、AHT、轉真人率
Marketing Automation / Email 分眾、開信/點擊 旅程分流、內容生成 開信率、CTR、訂閱留存
Accounting 應收/應付、發票、對帳 逾期預測、異常提醒 DSO、核銷率、毛利率
Inventory / MRP 庫存、批次、BOM 補貨建議、停線預警 缺貨率、週轉天數
HR / Timesheets 出缺勤、工時 配置優化、成本歸集 人均產出、邊際成本
Documents / Knowledge 檔案、版控、審核 RAG 來源庫、稽核 命中率、誤用率

事件模型(Event Model):先決定「要量什麼」

資料不是表格,是「行為→結果」的故事線。

核心欄位建議

欄位 說明
event_id 事件唯一鍵
event_type 事件類型(view/click/add_to_cart/submit/approve/…)
actor_id 使用者/員工/合作夥伴 ID
object_type/object_id 資源類型與 ID(機會單/訂單/工單/發票…)
context 來源頁、裝置、流量來源、AB 版本
payload 重要參數(價格、折扣、SKU、問句摘要)
result 成功/失敗/放棄/轉人工
ts_start/ts_end 起訖時間,便於計算耗時
lineage 來源文件/知識庫版本(RAG 可追溯)

在 Odoo 實作路徑

  • Website/eCommerce 啟用 UTM 與 tracking,CRM/Helpdesk 使用「活動紀錄+標籤」補齊語意。
  • Studio/Automations 建立 event 模型(或使用自定義模型)記錄跨模組事件。
  • 用 Server Actions 把關鍵事件寫入資料倉儲(或 Odoo Spreadsheet/BI)。

欄位設計參考(不求多,只求可用)

使用者行為(前台)

  • session_idpage_pathclick_targetdwell_timescroll_depth
  • utm_source/utm_campaigndevice_typegeo_region

商機與訂單(中台)

  • lead_source(線索來源)、lead_score(打分)、stage(銷售階段)
  • quote_items[sku, qty, price, discount]payment_statusinvoice_due_days

客服與知識(後台)

  • ticket_categorysla_planfirst_response_timeescalation_flag
  • kb_doc_idkb_version(被引用的知識庫文件版本)、self_solve_flag

財務與營運

  • ar_age_bucket(應收齡)、fx_ratelanded_costbom_version
  • stockout_flagreorder_pointcycle_count_variance

用 Odoo 做「AI 可用」的數據治理

  • 資料血緣(Lineage):Documents/Knowledge 啟用版控;AI 回覆必帶 kb_doc_id + version
  • 權限與最小授權:群組/Record Rules 限定誰可看什麼欄位;敏感欄位(個資、金流)加遮罩。
  • 品質管控:Data Cleaning 模組做去重、同義合併;要件(必填/格式)由 Studio 檢核。
  • 異常與稽核:Automations 設「異常閾值」→ 建立工單 → 指派審核;所有自動化留操作日誌。

典型 AI 任務樣式(不用寫程式也能落地)

  1. 放棄購物車救援(Website/eCommerce)
    條件:add_to_cart → 未結帳 24h
    動作:建立 CRM 線索 → 加入旅程 → 寄個人化信件 → 欄位回寫 recovered_flag
    指標:挽回率、附帶購買率、毛利貢獻

  2. 成交機率預測(CRM)
    條件:lead_score + 行為事件 + 歷史贏單特徵
    動作:自動分派至對應團隊/AE,建立「下一步行動卡」
    指標:MQL→SQL 轉換、贏單率、平均銷售天數

  3. 自助排障 + 升級路由(Helpdesk + Knowledge)
    條件:ticket_text → KB 命中 + SLA 殘餘時間
    動作:發自助流程卡;逾時或風險高自動升級真人
    指標:FCR、AHT、轉真人率、KB 命中率

  4. 逾期預警(Accounting)
    條件:ar_age_bucket ≥ 30付款異常模式
    動作:建立跟催任務+寄信用卡/匯款教戰手冊(版本可追溯)
    指標:DSO、回收率、壞帳率


儀表與度量(只量能帶走的價值)

  • 成長:轉換率、客單、重購、贏單率、挽回率
  • 效率:任務完成時間、AHT、轉真人率、工單每筆成本
  • 風險:退款/折讓異常、合規事件次數、深偽攔截率(高風險事件二次驗證命中)

在 Odoo 可用:

  • Dashboard/Spreadsheet 拼 KPI 看板
  • Pivot/List/Graph 在各模組即時切片
  • Automations 達門檻就推送提醒與任務

90 天落地藍圖(無程式碼版)

週 1–2:對齊

  • 選 1 條高價值流程(例:結帳/客服/逾期),定 KPI(例:AHT −30%、挽回 +15%)。
  • 用 Studio 定欄位、標籤、必填規則;開啟 UTM 與事件紀錄。

週 3–6:雛型

  • 建立「事件模型」自定義模型或用 Automations 集中寫入。
  • 做 1 張核心儀表板,包含 成長/效率/風險 三塊。
  • 10–20% 灰度,收集失敗與回退點。

週 7–10:擴展與治理

  • 將 Knowledge/Docs 納入版控,AI 回覆帶出處。
  • 高風險事件(退款、改價)設 二次驗證 + 外通道回呼
  • Data Cleaning 去重、合併;訂資料保留與刪除策略。

週 11–12:驗收與複製

  • 對照 KPI 決策擴大/調整/下線;模板化為可複用流程。
  • 複製到第二條流程(例:客服 → 售後 → 加購)。

風險清單(搭配 2025 趨勢)

  • 深偽詐騙:Teams/Email 指令一律二次驗證,設「私域問題」挑戰(僅本人知情)。
  • 資料外漏:對外生成只走已審核來源;敏感欄位不外發。
  • 模型漂移:月度抽樣複測(A/B)+人工覆核;關鍵指標超閾值自動降級為人工流程。
  • 能源與成本:事件取樣、快取、批次推理;避免同步/即時的過度設計。

行動清單(今天就能開始)

  1. 在 CRM/Website 開啟 UTM 與事件追蹤,補齊 lineage/version 欄位。
  2. 用 Studio/Automations 做「放棄購物車→挽回→回寫 KPI」閉環。
  3. 在 Helpdesk 啟用 Knowledge,所有回覆帶 kb_doc_id + version;建立二次驗證 SOP。

核心心法:先決定要完成的任務,才決定要收哪些資料。
Odoo 的價值,在於把資料收在流程裡、把流程變成可觀測的任務,再用 AI 把一次次互動變成可量化的商業結果。


上一篇
誠數據(Cheng Data)法規×AI 資料庫欄位設計白皮書
系列文
以 Odoo 雲端進銷存為核心,探索小型企業數位轉型新方向: 從進銷存、CRM 到 IoT 應用結合開源5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