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Odoo

以 Odoo 雲端進銷存為核心,探索小型企業數位轉型新方向: 從進銷存、CRM 到 IoT 應用結合開源系列 第 52

《台灣拼智慧醫療,醫療數據不可少》:從健保大數據到 Odoo 整合平台的落地路徑

  • 分享至 

  • xImage
  •  

《台灣拼智慧醫療,醫療數據不可少》:從健保大數據到 Odoo 整合平台的落地路徑

重點一句:有資料不等於有智慧。要把健保資料的「量」轉成智慧醫療的「值」,關鍵在整合、治理、與可用的資料流


🎯 為什麼台灣還需要「健康數據服務公司」?

台灣有完整的健保資料庫,但要推智慧醫療仍卡在三件事:

  1. 資料品質與標準化:臨床紀錄、照護紀錄(ADL/IADL、Home Days、復能成效)分散在不同系統與格式。
  2. 跨域整合與交換:醫院、長照、社福、穿戴裝置資料各成孤島,彼此難以即時對話。
  3. 合規與商業化應用:去識別化、授權、合規交換,以及將資料轉化為AI模型與可賣的服務。

結論:健康數據服務公司補位在「清理+標準化+平台化+合規增值」四個環節,讓資料真正能被AI/決策用起來。


🧩 從 ICPA 精神到在地落地:資料整合的四層面

層面 問題 要蒐集什麼 為什麼重要
病人層 無法長期追蹤功能與體驗 ADL/IADL、EQ-5D、PREM/PROM 反映人本照護成效與生活自立
流程層 醫療到長照的斷點多 轉介時間、等待時間、照護路徑 找出斷裂點,修流程才有效率
成果層 難衡量真正成效 再入院率、Home Days、機構化率 是不是「在家更久、用院更少」
資源層 無法證明節流 單位成本、人力工時、ICT投入 連結「品質↑,成本↓」的證據

要訣每個「智慧措施」都要對一個「可量化指標」,否則只是口號。


🧠 「流程先行、資料隨行」:Odoo 作為整合型底座

多數人把 Odoo 視為 ERP/CRM,但在智慧醫療,它是資料流與流程自動化的底座

  • 模組化+一體化:預約、日曆、任務、表單、工單、費用、人員排程、API整合。
  • 跨域銜接:醫院門診/出院 → 日照/居家 → 復能追蹤 → 帳務/補助 → 儀表板。
  • 資料即可用:把動作留下「資料痕跡」,自然長出 AI/指標所需的欄位。

一句話:Odoo 把「碎片流程」黏起來、把「資料孤島」打通;健康數據公司再把資料治理成 AI 能吃的「乾淨集」。


⚙️ 台灣機構的實作藍圖(No-Code/Low-Code 友善)

目標:90 天內讓資料「流起來、看得見、用得上」。

第 0–30 天:快贏指標先落地

  • 選 3 個高影響指標:再入院率、Home Days、ADL 改善幅度。
  • 表單即服務:用 Odoo 表單/行動 App 收集 ADL、家訪紀錄、復能計畫(簽名、時間戳)。
  • 共用詞彙與欄位:建立最小可行的資料字典(ID、日期、服務類型、量表分數、結果)。

第 31–60 天:跨域資料進 Odoo

  • 整合來源:門診出院摘要(診斷、用藥)、長照服務量(人次/時)、社福支持(交通、喘息)。
  • 規則自動化:觸發任務(住院→出院24h內啟動關懷)、異常警示(量表退步、短期多次急診)。
  • 隱私合規:去識別化流程與角色權限;紀錄審計軌跡。

第 61–90 天:指標可視化+AI 準備

  • 儀表板:院區/機構/個案等級報表,月度/季度趨勢線。
  • 資料可導出:一鍵產出「乾淨欄位集」,供 Python/R/BI/AutoML 使用。
  • AI 友善欄位:建立「稽核表」:缺失率、異常值、時間對齊、樣本平衡度。

🔌 核心資料欄位(最小可行集合)

類別 欄位 說明
身分鍵 person_id, visit_id 個案鍵與事件鍵(不可用身分證字號)
時序 event_date, episode_start/end 支持縱向分析與 episode 建模
臨床 dx_code, rx_code 診斷與用藥(去識別化後的代碼)
照護 service_type, service_hours 居家/日照/復能類型與時數
功能 adl_before/after, iadl_before/after 量表變化(Δ分數/等第)
成果 readmit_30d, home_days 30天再入院、在宅天數
資源 unit_cost, staff_time 成本科目、人力工時
體驗 prom, prem 病人回報結果與經驗

重點:每個欄位都能對應到「指標/決策/AI特徵」。


📈 成效衡量與「節流論證」的語言

  • 品質:ADL/IADL 改善率↑、PREM/PROM 滿意度↑、再入院率↓。
  • 效率:Home Days ↑、等待時間↓、路徑斷點↓、人力工時/案↓。
  • 成本:每案成本↓、同級病況成本趨勢↓(風險調整後)。

用這三語言向院方/主管機關/支付方說話,形成品質+效率+成本的三角證據。


🧮 與健保資料的「共舞」

  • 健保資料庫是底層海洋:全國尺度、長期連續、可做風險調整與同儕比較。
  • 機構/Odoo 是近岸漁場:高頻、即時、具體到流程節點與介入細節。
  • 策略:用機構資料快速驗證迭代流程,再把策略帶去健保尺度做外部驗證與擴散

🔐 合規與倫理四原則

  1. 最小可用:只收與決策/指標相關的資料。
  2. 明確告知:使用目的、保存期間、第三方共享。
  3. 可追溯:權限、異動、匯出都有審計軌跡。
  4. 可撤回:個案/家屬可要求刪除或停止使用。

🏁 結語:把資料變成會說話的流程

  • 健保資料給了台灣「量」,Odoo 與健康數據公司讓我們得到「用」。
  • 路徑是:先定指標→接流程→養資料→促 AI→證節流。
  • 真正的智慧醫療,不是多一套設備,而是每一次服務都有資料痕跡、每一筆資料都回饋改進

只要資料能流、流程能跑、合規能立,台灣就能把「全民健保的量」轉成「智慧醫療的值」。


上一篇
用 Odoo 蒐集與整理數據:結合 2025 AI 雜誌趨勢的實戰指南
下一篇
用 Odoo 的「模組化流程」讀懂 PRISMA:把 60 篇長照×安寧×監護×AI 文獻落到實作
系列文
以 Odoo 雲端進銷存為核心,探索小型企業數位轉型新方向: 從進銷存、CRM 到 IoT 應用結合開源6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