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18 08:25:16 localhost smartd[2653]: Device: /dev/sda, 2 Currently unreadable (pending) sectors
Aug 18 08:25:16 localhost smartd[2653]: Device: /dev/sda, 2 Offline uncorrectable sectors
上網GOOGLE之後 有些意見是硬碟有問題造成 系統回報
是不是真的需要將硬碟取出到另外一部主機進行掃描與修復
主機只有一顆硬碟
請問您是開機看到這些訊息, 還是...
基本上Linux作業系統就提供了fsck這個命令來處理bad sector的問題...
請執行fsck指令即可.
fsck只能處理還沒mount上的硬碟,online的機器通常都已經mount上了....BTW,smartctl -t long /dev/sda和用原廠測試程式做的其實是差不多的(就差不能remap壞軌或修邏輯性壞軌而已),不過在online的機器上跑恐怕跑不完就是了,樓主還是參考一下smartctl的man page吧.....
cmwang提到:
fsck只能處理還沒mount上的硬碟
原則上是這樣沒錯, 但是修復壞軌不就是用fsck命令?
執行fsck命令是要重新啟動時, 強制做一次完整的硬碟檢查, 同時嚐試修復壞軌的問題. 也可以進入Maintenance Mode(開機時按下Ctrl-D)...這時是以mount read-only的方式mount分割區, 可以用fsck指令檢查與修復壞軌...
smartctl不能remap壞軌或修邏輯性壞軌, 這是cmwang也同意的, 應該是不能達到版主的目的指令.
之前學LINUX過程中 也只知道fsck 可以用來修復邏輯性的磁區壞軌
要是真的硬體性壞軌我想利用fsck 修復也是沒輒
而且只能fsck umount的磁區
因為主機在左岸 所以才想上來請教各位大大有沒有在 mount 起來的狀態下
可以進行修復的工具或指令
小弟忘了說 OS的核心是 2.6.18-164.15.1.el5
看樣子是壞軌,是不一定要拆下來才能測,但在online的機器上測本來就不是好主意了,比較保險的做法應該是先把系統搬到新HD上(反正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吧),搬完之後要怎麼測還是送修甚或直接報廢就悉聽尊便了....
有人的系統是10G以下的,也有人是以TB計的,但不論是大系統或小系統,同樣容量下搬HD的時間應該不會比讓fsck去從頭到尾找壞軌一次長多少吧....
cmwang提到:
同樣容量下搬HD的時間應該不會比讓fsck去從頭到尾找壞軌一次長多少吧...
照這樣的邏輯, 每次有壞軌, 我們就搬一次系統就好了, 幹嘛要有fsck這個指令, 對不?!
fsck主要還是拿來應付file system level的東東,處理實體的壞軌畢竟不是fsck的專長,再說reboot後mount成read only是不是也代表系統也是得offline啊(對down time而言是半斤八兩的),而且以保險的觀點,當HD有實體壞軌時比較保險的作法是盡快備份而不是死撐活撐----因為一有實體的壞軌,勉強搞下去通常只會讓災情繼續擴大而已....
PS:鵝不想玩口水仗,我們還是別為了這件事傷感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