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看latency而不討論運算速度的話,是有可能會的。
但電路的東西很難說,以Intel 6或7系列的晶片組來說,
雖然PCI-e要由總線並通過CPU內的PCI-e Controller控制,
但既使是CPU內部的Processor Graphics也要經過FDI到主機板上。
討論這個沒什麼意義,因為其他裝置的latency更高,
輸出裝置末端的螢幕的latency至少是毫秒級的,除此之外還有固定的更新頻率,都遠大於內部電路的latency。
人本身也有所謂的latency...
目前市售上的主機板
內顯晶片還是僅限於基本顯示,
只不過技術已進步到,可以播放高清影片,及基本遊戲的畫面顯示
就FB遊戲是OK的
但若是播放更高解晰2K或4K或高壓縮的影片,仍是不足
就3D遊戲來論,特效的多寡及順暢度,仍是外接顯卡全盤獲勝
所以外接顯卡,在一定需求之下,有它的必要性
我比較想知道,多跑一圈..跟少跑一圈..速度差多少?人體能感受出差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