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

個人工作室伺服器選擇

  • 分享至 

  • xImage

最近剛離開設計公司自己跟幾位同事出來接案,前公司電腦是使用Lenovo直接採用了

目前一直猶豫ST50和SR650主要拿來當公司網站架設和裝CentOS資料伺服器

ST50規格:
CPU: Intel Xeon E-2200、RAM:8GB DDR4 ECC 支援4格插槽、DVD-ROM、1TB硬碟

SR650規格:
CPU: Intel Xeon Platinum額外支援多一顆CPU 、 24個記憶體插槽(最高3TB)、4個NVMe插槽和2個M.2插槽、7個PCIe 3.0、24個HS插槽

想請大家幫看哪一台電腦架構適合,其實太細的部分也不確定所以才來這裡發問
檔案會佔用到較多空間也須定時備份

個人只有個一兩台不適合自己架,上雲比較快
1.先說說你前公司用的伺服器是Lenovo那一台
2.你放伺服器的地方是獨立空間嗎 ?
如果是獨立空間 SR650 ,如果不是獨立空間,ST50 ,因為SR650 的噪音.....
備份請參考321原則,就算做不到,也要以321當目標去努力
3.就不討論
2.磁帶買不起 光碟總行吧,光碟空間小不能完整備分,總能做差異備份吧
1.除非老闆家=辦公室 不然老闆家當那個1 應該不難吧
KYCPG iT邦新手 4 級 ‧ 2020-09-28 15:47:29 檢舉
買伺服不是問題其實找好一點的x299版子加滿ram 和好一點的CPU,再加個網卡大概就能處理掉了。但是,資安問題要自行維護喔!
(我自架的只有z87 和i5而己)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4
japhenchen
iT邦超人 1 級 ‧ 2020-09-22 12:12:21

這價差應該會有5倍吧?
看你們接案的規模,有沒有要托管客戶網站,如果只買一台,不做異地備援或的容錯考慮嗎?自己管理設備需要恆溫空調機房吧?有算過維護和折舊成本會比租用AWS、AZURE來的低嗎?

2
edison02
iT邦新手 4 級 ‧ 2020-09-22 12:23:57

https://lenovopress.com/lp1263-lenovo-thinksystem-server-comparison

1.兩台價位有差要看你預算多少,SR650擴充性比較好,但它是機架式,你們可能還要加買機櫃 ,ST50如果你沒有機櫃會比較好放省空間.

2.如果預算夠的話,建議SR650 2cpu + 32G ram + 3TB SAS硬碟(RAID 5) 裝vmware 免費版,如果公司規模在5-10人的話,應該可以裝到3台guest os .

6

一般來說,個人工作室 server 的需求度大多數不需要太高。
可能拿非server級的機器也就可以用了。

如果有需要對外營運的情況。也不建議自行架 server 。
維護成本太高。

除非你要架到「機房」等級。要不然先不要談設備。光你的網路頻寬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一般建議用gcp或是aws這一類的。

ckp6250 iT邦好手 1 級 ‧ 2020-09-22 17:34:58 檢舉

  很贊同浩大的說法,

  我本來架在自家公司,後來發現沒有能力24小時去關注它,一點硬體小毛病都要自己去處理,休假日都不放心,後來,上了 GCP 之後,我只管程式,不在擔心機器,好睡多了。

1
Tom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2 14:54:25

雖然這兩台在價位上有差異,
還是認真覺得不要省也沒有差異太多還是希望重點放在未來的支援性上面SR650比較適合

2
richardsuma
iT邦大師 1 級 ‧ 2020-09-22 14:59:02

我比較同 japhenchen 大大所講的,使用雲端的服務,畢竟剛開公司,所有東西都要花錢,加上要賺錢也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台灣人不太會將這些設備提列當作日常成本,總希望一次買好就用一輩子。

所以我建議剛開公司,所有服務可以考慮雲端,而且當作費用攤提,不用考慮機房、冷氣及電費的問題,還有防火牆、UPS等等,而且也可以考慮在家上班,也可以省下交通費及公司的費用,只要固定時間在咖啡廳或是租個辦公室可以開會即可。

3
海綿寶寶
iT邦大神 1 級 ‧ 2020-09-22 17:02:09

我建議選比較「便宜」的那一台
公司草創初期,能省則省

先把公司所有的伺服器分成兩大類:對外提供服務、內部自己使用
內部自己使用的先「有得用就好」
對外提供服務的伺服器才有「較高預算」

你只寫了「公司網站」和「檔案伺服器」
稍息之後還有「Mail Server」「Database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Graphic Server」「Backup Server」「WiFi」「Router」「上網專線」...
建議你先把整體環境規劃好(如果要「測試環境」「正式環境」,還得一式兩份)
再由總預算來分配採購金額
然後才是採購硬體規格

如果你嫌我太囉嗦
或者懶得想,先「且戰且走」的話
那就先選「便宜」的就準沒錯了
/images/emoticon/emoticon13.gif

1
史坦利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2 17:04:06

可能還是要評估一些細部的需求,例如:公司網站類型,純瀏覽和電商類型的網站所需要的資源就不完全相同。
我是覺得如果開個個人工作室,可以考慮組一台NAS就好,當然話說回來,還是要仔細評估一下細部的需求,其實就連NAS也有分個人適用、工作室適用與大型企業適用種類。

以上建議提供參考

4

我也是類似情況,創業後用一台伺服器扛下面的服務:

  • 網站
  • 郵件
  • 郵件閘道
  • 網路硬碟
  • 協同編輯
  • ERP
  • 知識庫
  • 備份系統
  • 溝通平台
  • 視訊會議
  • 虛擬化平台
  • 網路裝置與服務監視
  • 網域控制站

這台伺服器的規格:

  • CPU Xeon E3-1245
  • RAM ECC 32GB
  • SSD 120GB x 1 (開機,安裝 Proxmox VE)
  • HDD 2TB x 3 (用來放資料與 VM Disk,以 ZFS 組 RAIDZ1)
  • CASE 8Bays 抽取機箱

約八個月之後,我取得一台中古 ThinkPad T440p,這台做為開發與重要 VM 備援用的 Proxmox VE 虛擬化主機,若要出門 Demo 也可帶著它去展示。

CPU i5-4300M、RAM 16G開機碟 SSD 120GB、原光碟機位改第二顆 SSD 500GB,在 120GB 安裝 Proxmox VE 系統,500GB 當做 VM DISK 用。


至於備份,因原本我家裡有自己的 Synology NAS,切一區出來給 Proxmox VE 丟備份檔,或是搭配 Duplicati 備份到雲端。

上面這些費用,除了機器的費用之外,其它都是自己的安裝與使用人工,費用降低很多,提供參考。


完整的分享內容可以參考 COSCSUP 2020 的這一份:

你忘了算人事費用。
很多人都是依自已會為原則。認為可以花很少錢。

但沒錯,這的確是你的本錢。
但在計算營運成本時。要記得將自已的人事成本也算下去才行。

是的,確實如您所說。

所以文中我已經有提到這個部份「其它都是自己的安裝與使用人工,費用降低很多」,就是提醒要依此方式進行者要考慮自己的人工費用。

人工費用一不小心就會吃掉不少成本,尤其是有請員工的情況下。

0
skyway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3 17:08:51

現在幾乎都選用U2架構啊,兩個都很夠用了。

但還是建議一次買足直奔SR650...畢竟公司會慢慢壯大和累積不少資料量

0
snoopy
iT邦新手 4 級 ‧ 2020-09-23 17:16:53

1.一顆CPU和兩顆CPU的Server價差大,如果不需要用到兩顆CPU,就不要買支援兩顆CPU的Server
2.機架式Server的深度較深,不方便移動,且同規格,較Tower的Server貴,沒有想要買機櫃管理,就不建議機架式的Server
決定以上兩點,其實幾個常見廠牌的Server價差不會太大,不一定要選以上兩台
Server貴的地方主要是硬碟和RAM,而且依據RAID的不同,選擇RAID Card的價差就很大了,如果只做RAID 1,其實用PC就好了

1
weeiiso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3 19:06:41

HS就有24個應該不用考慮再擴充支援

NVMe可以直接連接SSD不用在轉接,擴充支援上比ST50好

1
goodbrain00
iT邦新手 5 級 ‧ 2020-09-23 20:00:06

650 Rack Server新的系統多了M.2介面
可以安裝SSD把系統建置在這可以跑更快

0

ST50規格:
CPU: Intel Xeon E-2200、RAM:8GB DDR4 ECC 支援4格插槽、DVD-ROM、1TB硬碟

如果是選擇題,就看預算了。但個人建議 ST50 應該夠用,但記得 RAM 插好插滿。 另外 1TB 硬碟的規格是?? 預計應該是給應用程式或系統使用的吧,建議用好一點的企業級硬碟吧! 如果有省下預算,建議搭一台小型 2bay or 4bay NAS 也適合。

關於是否雲用端或自己建,建議您可以用成本攤提的概念來做決定,如果設備至少要用 3-5 年。可以分別看看軟硬體+維運成本大概的差距再決定。

我要發表回答

立即登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