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一向是大學開學前的重頭戲,熱門的課程一向是學生搶著選的重點課程,或是都去選老師管得鬆又容易過的所謂 "營養學分",但是與其一頭熱,或是只想要輕鬆的修課,對未來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與其只想輕鬆過學生生活換取以後職場數十年的痛苦,不如早早就準備好。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在寫這篇文之前,新聞報導說東海大海要開設 "御宅學" 課程,有數百位學生搶著選修,自想如果筆者自己如果現在是學生的話,學校有開這門課自己也是一定搶著選。這類型的課基本上就是營養學分,輕鬆一下的課程,上課基本上就是一種享受。不過,如果四年128學分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這種類型的課,那也許未來要拿幾十年辛苦的職場生涯來換。
侯捷老師曾在他的分享中提到:"大學一個班中,有自己的想法的大約只有3-4個"。確實,大多數的學生都是普通人,每天就按照老師的課表上課,寫老師出的作業,然後晚上和同學或其他朋友去夜店或是窩在家打WOW,日復一日直到畢業。然而黃金的學習時光就這樣虛耗了,當然,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是被迫來唸的,或是指考或統測考太差,只能落到這個科系,亦或是在唸書中找尋其他的興趣等等,這些都沒錯,只是如果花這麼多時間都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那未來到了職場,想再找到興趣可能會愈來愈難,因為時間會愈來愈寶貴,不管是加班或是進修或是出去玩都一樣。
所以,每學期的選課是很重要的,近來各大專院校都有提供學習地圖 (Learning Map) 或是學程等課程的組合,藉由修習安排好的課程,可以快速的累積特定領域的專業技能,對將來進入職場一定會有幫助,不過如果是已經打定要進入某個領域的人,應該在大一時就要計畫修習哪些課程,以資訊科系來說,程式語言,資料結構,網路,演算法,作業系統,計算機組織和資料庫等等都是 IT 的必修課,對於要進入 IT 產業的學生來說很重要,而如果是資訊管理系的學生,資料庫則是最重要必須要精通的學科,系統分析與設計則是當 SA 的先修課,物件導向和 UML 是目前產業熱門的重點知識,軟體工程是現在軟體開發與管理上的顯學,專案管理是 PM 的敲門磚等等;資訊工程部份則是更低階的像組合語言,編譯器系統,電腦網路與通訊架構,數位邏輯等等。如果沒有學習地圖的話,多去圖書館看看一些產業介紹的書,然後計畫一下接下來的修課方向,學習地圖自然就會慢慢在腦中浮現。另外,語言能力已經是大學的重點項目,對於資訊科系來說,英文閱讀能力相當重要,因為主流技術的廠商都是外商,第一手文件都是英文,看不懂英文的話其實得傷,對未來就業和升學研究所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每門專業課程都有各自的修習重點,有些也許不太好修,可能是老師太嚴格,可能是做報告太累,可能是寫程式寫到翻,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基礎不夠聽得很辛苦,當然也有可能是老師不會教...理由百百種,但每次修課都是進入這個專業領域的機會磚,累積愈多未來在職場上會愈無往不利,日本知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也認為專業是未來唯一的生存之道,因為專業會愈切愈細也會愈來愈專精,如果在學生時期知識的累積不足的話,等到投入職場後可能要付出比學生時代更多的成本和精力,才可能得到在學生時期就能得到的東西。舉例來說,Java 程式設計是學校幾乎都會開的課程,如果在學校沒有學好或訓練好的話,到了職場你要花上三四萬以上的報名費,才能學到一個以前老師就有教的課程知識。專業課程是進入產業前的先修,雖然系所都有規定相當程度的必修課,但是如果想要累積更多的職場資本,選修專業課程多一點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筆者想談一下一開始所說的營養學分,對於男生來說,軍訓是不得不修的營養課程,那會關乎是否可以折抵役期的重要大事,通識課程則是必修的營養學分 (如果通識被當的話真的很難看...),除了這兩個以外,筆者建議每學期可以修個一門課輕鬆一下,順便吸收一些不同的知識,營養學分在某方面是真的很有用,不過,不能修太多,尤其是營養學分和重點專業的選修課在同一時段時,怎麼選可能會關乎未來一生的發展 :)。
最後再說一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在學生時代累積的專業能力愈多,未來得到機會的機率愈高,成就也會比其他人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