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經建會表示,近年來隨著3D列印技術(3D printing,又稱為積層造形法)之普及化,已大幅降低產業研發創新成本,並革新產品供應鏈型態3D列印。各種相關應用,除開創無窮商機潛力之新興商業模式,亦快速改變製造業生態。政府將持續關注3D列印技術發展,致力推動產業技術轉型升級。
一、3D列印前景可期
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形的技術,起源於美國,發展過程已達30年,但早期印表機體積龐大,價格昂貴,真正普及乃近五年之事。美國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於2012年評估,至2020年時,美國年出口金額至少可因3D列印增加200億美元;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樂觀預期,相關應用將可帶動第三次工業革命。
二、3D列印應用領域廣泛
3D列印之製造過程必須先利用電腦輔助設計(CAD)軟體設計3D模型,再以100微米的解析度分割成逐層截面設計圖。3D印表機則將成型材料(金屬、陶瓷、樹脂或石膏等)以雷射或熱熔融等技術加工形成半熔融狀態後,依截面設計圖逐層由下往上堆疊成型,最後硬化烘乾處理而形成產品,目前,3D列印已可應用於珠寶、工業設計、建築、汽車、航太及醫材領域。
三、3D列印將改變製造業生態
一部要價約新臺幣6萬元的3D印表機,只要提供設計圖,即可列印出飛機零件、首飾甚至是小提琴,並且無需負擔開模成本。是以,3D列印技術不僅破除規模經濟的傳統製造業思維,更有效降低製造業創業風險。例如,曾在美國著名科技雜誌《Wired》任職總編輯近12年的安德森(Chris Anderson),因看好其發展前景,於2012年親身實踐,創辦模型飛機公司3D Robotics。日本慶應大學亦於今(2013)年4月在圖書館設置4部3D印表機,期待能有效啟發學生的創意及思考能力。
四、3D列印將可帶動產業創新
雖然現階段3D列印技術仍無法滿足大量生產的需求,其真正帶來的關鍵轉變,係在於產品的開發而非量產階段。一般工業開模或其他快速成型技術所需耗費的時間與經濟成本,不是中小企業與小型工作室可以承受,導致許多創新想法受限於成本因素而難以實現。3D列印技術普及化後,將使開模試樣成本大幅下降。當創新試驗的時間與成本降低,企業可快速提升產品成熟度,並提前掌握產品最終樣貌,對於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臺灣產業而言,不啻是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關鍵技術。
五、國內產業積極發展相關技術及應用
我國工研院於2012年引進國內首部金屬材料雷射積層製造設備,以製程技術和實際應用連結國內產學研三十餘單位,並成立「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共同推動3D列印的應用和關鍵技術的發展。目前已有上銀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積極投入3D列印領域。另外如德臥達團隊推出之「印酷網」,提供代印服務,可讓創作者於網站直接銷售其設計產品,為華人世界首創的3D列印線上平臺,實現電子商務、文創設計及3D列印的跨界加值應用,更顯示各種3D列印的新興商業模式正蓬勃發展中。
為協助臺灣中小企業發展,政府將持續推動3D列印技術的普及,並協助開拓各種跨界應用可能性,如經濟部已正式啟用「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即將3D列印雷射積層製造技術納入發展重點,期使我國產業有效掌握市場商機,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