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從外顯資訊來判斷模組的好壞,不一定會很準確,例如星星數的多寡,可能是模組本身可能因某些特殊事件,而忽然湧進灌進大量的星星數。
例如:
所以有時候反而旁敲側擊,還比較可靠,那我們可以從哪些內隱資訊來判斷呢?我們用 webdriverio
這個 Open Source 專案來舉例。
解讀 Open PR 列表裡的資訊
https://github.com/webdriverio/webdriverio/pulls
從 Open 跟 Closed 的數量的比例來看,看起來是有人「定期」在 review PR,所以不會累積太多。從討論文數量來看,似乎使用者也蠻積極的在參與。
解讀 Closed PR 列表裡的資訊
https://github.com/webdriverio/webdriverio/issues
Bug
的 issue,是否只知的 Bug 是否都在你的忍受範圍內。https://github.com/webdriverio/webdriverio/graphs/contributors
通常從 Insights > Contributors
的頁面位置,就可以看到主要維護者是哪幾位,以目前這個例子來說,主要作者就是 Christian Bromann
,捐獻超過 500 行程式碼的開發者,也有 10 人以上。
https://github.com/christian-bromann
那我們再來看看作者的個人頁面,他目前在 Sauce Lab
公司工作,這個框架是因為他本身工作上的需要而創立的,所以他有強烈維護此框架的需求。從儀表板的綠色分佈而言,也看得出他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
Sauce Lab 是一間頗有名氣的雲端測試平台的供應商
蠻多框架的前身,都是某公司公司自己內部就有使用的工具,例如 jest
來自 facebook、 protractor
來自 AngularJS
團隊,AngularJS
來自微軟。
在這裡我強調的是「資源」,因為即使是大公司出產的模組,但是維護那個模組的團隊,要不到資源也是枉然,像有許多 Google 出產的框架,都是一個或少數個工程師維護多個模組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