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本系列文章同步分享於個人Blog → Informistry-HankLee

前言

第二天我們提到了衡量一個演算法好壞的因素分別是執行時間(Time complexity)使用空間(Space complexity),而估算演算法的執行時間的公式是t(n) ≈ Cop × C(n),也提出了一個很簡單依序尋找Array中某一個值的index的例子,自然應該就會有人想到目標若在Array中的位置不同,結果就會不同,今天我們將會接續這個議題進行說明。

// array = [A1, A2, A3, ..., An]
public Integer sequentialSearch(Integer[] array, Integer target){
    Integer index = 0;
    while ( index < array.length && array[index] != target){
        index = index + 1;
    }
    return index;
}

三大名詞

1. Best Case:

Best case指的就是一個演算法執行時『最好的情況』,以這個sequentialSearch為例,最好的情況就是第一個element就是target,所以這個時候執行的次數就是1;而Time complexity則是t(n) = Cop

2. Average Case:

Average case指的是一個演算法執行的『平均』遇到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一個平均值。而要去探討一個Average case最難的就是要去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同樣以sequentialSearch為例,要去考慮target可能在每一個element中找到,換言之,所有可能性的執行次數的平均值為C(n) = (1+2+3+4+...+n)÷n ,這時Time complexity則是t(n) = Cop x ((1+2+3+4+...+n)÷n)

3. Worst Case:

Worst case就是一個演算法執行時『最差的情況』,再以sequentialSearch為例,最差的情況就是target在這array中找不到或在最後一個element才找到;因為每執行一次sequentialSearch,進行一次『比較』的動作,因此這時執行的次數就是array的長度array.length,Time complexity則是t(n) = Cop x array.length

通常我們在討論一個演算法的效率問題時,不太常去針對Average case進行探討或比較,原因就如同剛剛有提到的,若要探討Average case,需要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然而實際上,真的很難考慮到所有的情況,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針對演算法的time complexity也會著重在Best case和Worst case上。


如何比較數個演算法的優劣?

假設現在上面兩個範例計算次方依序尋找的Cop分別是5.1和5.2,而C(n)都是n,這樣的話兩者的Time complexity分別是:

  • 計算次方: T1(n) = 5.1n
  • 依序尋找: T2(n) = 5.2n

而這兩個方程式轉換成2D線性圖時,看起來幾乎沒有差異:
線性圖

那假設C(n)改為n的2次方,那線性圖則會變成下圖,同樣看起來也幾乎沒有差異:
2次方線性圖

從上面兩個圖可以知道,在這個方程式中,當n的值越大,真正影響曲線結果的是basic operation執行的次數-C(n),Cop反而不那麼重要,也就是說,我們在比較演算法的執行效率時,最主要是針對C(n)來進行討論,而在數學當中,我們會用 Big O Notation (?) 來表示一個演算法簡化後的Time complexity。

Big O Notation是用一個更簡單的函數來表達一個方程式(函數)的漸進上界(註1);假設現在有一個方程式為2n^3 + n^2 + 10,當n越來越接近∞時,2n^3會慢慢地佔據了這個方程式整體走向的主導地位,進而使方程式中的其他部位可以被忽略,有了簡化之後的結果,而因為在比較演算法效率時,n的值基本上都會被視為∞,因此Big O notation非常適合用來分析演算法的time complexity。

註1:漸進上界指的是接近無窮級數時的狀態。

T1(n) = 5.1n為例,我們可以說T1(n) ∈ ?O(n)(註2);若C(n)改為n的2次方T1(n) = 5.1n^2,那就是T1(n) ∈ O(n^2)。透過Big O Notation,我們就可以忽略方程式中比較不重要的『常數』(Cop),專注在實際上會影響執行時間的參數(C(n)),進而比較不同的演算法的效率,以前面提到的兩個Big O notation來比較效率的話,O(n) > O(n^2)

註2:∈是『屬於』的意思,按照上面的例子來說,就表示T1(n) = 5.1n 這個方程式是屬於?(n)的一種。

下圖是在分析演算法的效率時常用到的Time complexity(來源:Time Complexity-Wikipedia),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在Big O Notation的考量下(n ≈ ∞),主導執行時間(N)的最主要因子是方程式中與n有關最大的參數(以2n^3 + n^2 + 10為例,與n有關最大的參數即為2n^3)。

Time complexity


小結

  1. 名詞解釋:

    名稱 解釋

    Best case|一個演算法會遇到的最好情況的結果
    Average case|一個演算法會遇到的平均情況下的結果
    Worst case|一個演算法會遇到的最差情況的結果

  2. Big O Notation (O) 的概念在電腦科學上常用來分析演算法的Time complexity。

  3. 若有一個演算法的Time complexity方程式為2n^3 + n^2 + 10,在Big O notation的概念中,當n ≈ ∞時,2n^3會成為主導一個演算法執行時間最主要的因素。


預告

下一篇將會介紹8種不同的資料型別及其特性


References

  1.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lgorithms, 3rd Edition, by Anany Levitin
  2. Big O notation - Wikipedia
  3. Time complexity - Wikipedia

上一篇
Day2 -- 解析演算法的優劣(上)
下一篇
Day4 -- 抽象資料型別及特性
系列文
舌尖上的演算法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