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之前,我想請大家幫我這個忙。請幫我將"S承辦"提供的圖片,講解給我聽,
我現在畫設計圖給你們看。」在會議的開頭我這麼對同事說著。
上週剛好有一個會議,是要與同事們分享填寫簡報的技巧,以及與設計溝通的訣竅。在簡報的一開頭,我邀請同事們將我拿到的一張圖畫(在我沒看過圖片內容下),由他們看著圖畫,來指導我如何畫圖。
「在馬路上,有一台車」大家太害羞,終於盧到第一個同事說出第一句,然後圖畫紙就這樣的被傳下去。
「有人在追車」、「有人在叫計程車」拿到圖片的同事,一人輪流描述一句。
「馬路是雙線道,中間有一條白線。」
他們說圖畫差不多是這樣的內容,沒有更多資訊了。
「好~ 那我們來公佈結果囉,來看看我畫的。」我說。
「咦~ 蠻像的了!」當兩張圖片同時呈現時,大家驚呼!
「哇~!真的很棒!我們的默契越來越好,但是大家想想看,如果今天是沒有合作過的人,也可以有這樣的默契嗎?剩下的20%不同,要花多少時間修改呢?」
(左圖為S承辦提供的圖片、右圖為我聽著指令畫下的圖)
大家有發現這件事嗎?那就是我們都有自己的固定思考模式
左圖:「一台車子與人」→ 被解讀成"人在追車、人在叫計程車"。
有時候我們會將需求加上自己的註解,有時候這是需要的,有時候這是不必要的。
左圖:「一條馬路上有白線」→ "馬路"在我的繪圖思考裡,它就是十字路口,因此在第一位同仁說出"在馬路上"時,我畫的是交叉路口。所幸最後有同事補充「是雙線道,上面有白線」,因此十字路口被打叉叉了,但是雙線道卻不相同。
這是會議的開場白,藉著這個小活動,我想讓大家看見彼此溝通的盲點。
同一個需求,我們都會各自解讀。如何將需求更清楚的呈現且節省來回的溝通時間?
當一個新人要提出需求時,可以講的這麼精確嗎?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呢?這就是我會議的重點。當獲得大家的專注力時,接下來分享的內容就會被深刻的記在心裡了。
而明天我會接著分享,這場會議的主要內容「與設計人溝通的訣竅。」
不知不覺的,把鐵人賽變成自己在嘗試各項事物的挑戰,忘了這是一個在幫助人的平台。因此今天回歸一下主題,寫一些可以提供幫助的內容:)
今日日誌
台北真的很奇妙,今天準備回台北,在購買高鐵票的時候,我的腦子已經恢復思考力。一腳踏上高鐵時,腦子自動切換為企劃模式,開始規劃接下來的行程(傻眼)!!難怪我愛出國,因為回台中老家我只會攤著,像煮熟的馬鈴薯一樣,攤在沙發上抓不起來。但只要一離開台灣,我的活動力足夠,也不會切換成企劃模式、設計模式、馬鈴薯模式。啊~!我適合居住在外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