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世代的主機大戰中、相對於早在 1994 年底推出 32 位元主機的 SEGA 與 SONY、任天堂則是遲至 1996 年中、才直接推出了 64 位元主機應戰。而當時推出的主機、也就是這台第五世代最後的主機任天堂 64 了、以下簡稱 N64。基本上提到這台主機就一定會來提一下光碟 VS 卡帶的大戰。
上一篇有提及到 SONY 跟任天堂的恩怨、在那個氛圍下除了令 SONY 憤而自己打造主機外、在任天堂內部也是出現各種對光碟反彈的聲浪。雖然說光碟有著傲視該世代的超大容量、但考量到↓優點、最後任天堂還是選擇了用卡帶來開發這一部主機。
基於這與眾不同的選擇、讓這台主機在第五世代中成了一個很特別的存在。雖然最後這也成為敗因之一、但把這歷史放到現在來看、也多少可以理解當初是基於什麼樣的背景做了這樣的選擇。
雖然當年大部分玩家確實都是用卡帶在玩、但據說坊間也有一些未經任天堂認可的 CD-ROM 機器可利用光碟讀取 N64 遊戲。我也曾在打工的小賣店老闆處看過 N64 的黑科技 Mr. Backup Z64、這是一部把遊戲存到 ZIP100 磁片中的機器、使用起來如同 SFC 磁碟機、這是否也就代表卡帶並沒有為他們解決盜版問題呢?以我印象中一片 100MB 的磁片能儲存約 7 款遊戲的容量來看、N64 遊戲一款的容量大約不過 10~30MB 不等 、跟 CD-ROM 的 640MB 簡直差的太遠。這也造成這台主機雖然有著傲視第五世代的強大運算能力、卻沒有相對的高容量儲存媒體來存放遊戲。最後遊戲中只能用些低解析貼圖來開發、在細緻的 3D 多邊形中交錯著粗糙的低解析貼圖、結果反而令遊戲質感遠不如其他同期主機。
另外、這台主機本身就預設可使用四支控制器、且遊戲陣容中包括瑪莉歐賽車 64 或 007 黃金眼等、均支援分割畫面四人遊戲。任天堂一直宣稱自己堅持同樂、我認為這台主機完美的建構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世代中最為確確實實的做到了這件事。
最後、由於當年在台灣台片黑科技滿天飛的狀態下 SS 跟 PS 的能見度非常高、相較之下 N64 就顯得很黯淡。也有很多人就因此以為任天堂在這個世代大敗......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雖然這台主機銷量僅達 PS 的 1/3、但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部主機損壞率較光碟型主機來的低、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 PS 後期使出了近半價傾銷這招打死了 SS、而這些銷售量本身是沒有利潤的、這部分在 SS 篇有提到。實際上 N64 當時在遊戲市場的佔有率高達 40%、僅次於 PS 的 51%。並且在 GameBoy 的寶可夢加持之下、其實 N64 時代是任天堂獲利的最高峰期。
↓圖為我家的N64
記得我曾經說過 SEGA 的主機要挑最早期型號吧?也記得我說過 SONY 主機要挑最後型號吧?於是也有人問我了、那任天堂主機要怎麼挑?根據我在各方做功課的感覺、任天堂在家用機上只有一些悄悄地更新、幾乎沒有在做讓你看的出來的版本更新。即使有、多半是直接出另一個機型如 New FC 或是 SFC Jr。然而、這些後期主機在圈外人看起來、搞不好還以為是山寨機。所以我給出的答案就是...挑個經典的樣式讓人家知道你買的是任天堂就好! N64 主機若不考慮鎖區問題的話、除了皮卡丘版以外的各種機種都長的一樣、功能也無大差異、僅是改了配色而已、選個自己順眼的顏色就好了、這裡我選擇了金色紀念版。
這台固執到向北方靠攏的主機、除了在卡帶的堅持外、連訊號輸出也一樣固執、它是唯一連歐規主機都無法使用 SCART 端子的主機。那歐洲有很多不能用 S-Video 只能用 SCART 的電視該怎麼辦?一切都難不倒工程師、他們是像↓這樣接的。
但請注意、這種方式只是將 AV/S 訊號送進 SCART 端子、無法用於 XRGB-mini 和 RetroTINK 等機器。也因此、在不改機的前提下 S-Video 是唯一解、沒別招了、在神器部分也只能選擇 XRGB-mini 和 RetroTINK 來處理。以下接線實驗是採用 XRGB-mini 來進行的、為此我準備了↓的這些材料、總花費約 NT$11,440 。
一條如↓的 SFC, N64, NGC 通用 AV/S 端子複合線
NGC N64 SFC AV線 AV-S 訊號線 端子線 音頻線 兩用 - NT$150
一條如↓的 HDMI 公對公線
Xtwo X系列 PA工程專用 HDMI 2.0 3D/4K影音傳輸線 (1M) - NT$490
【二擇一】一部 FrameMeister XRGB-mini
マイコンソフト FRAMEMEISTER N/フレームマイスターN XRGB-mini - 從 Amazon.co.jp 購入、JP¥38,800、約 NT$10,800
【二擇一】一部 RetroTINK 出品的訊號轉換、我這邊是選用 RetroTINK 5X Pro - USD$300、約 NTD$9,000
組合所有的材料、最後 HDMI 輸出、並將電視轉到 HDMI 後、畫面就出來了。
中間接線的感覺如↓圖
成功輸出畫面如↓圖
遊戲中的畫面如↓圖
↓近拍圖
由於在 N64 中使用 XRGB-mini 走的是 S-Video、不會有 SCART 獨有的同步問題、所以也不會有任何遊戲有問題、可安心使用。雖說這已是在高清 LCD 電視上能取得的最佳畫質、但老實說...我覺得沒有多大的進步、畢竟遊戲容量小、又只能使用低解析貼圖、各種畫面還是一樣會糊到如↓的 KINOKO 根本看不清楚...。
雖說 N64 上也有廠商推出了直出 HDMI 的訊號線、也都號稱可以提升畫質、對此我只能說: 請勿相信這等鬼話 。其主機本來就沒有提供 RGB 的訊號輸出、最佳的畫質也只是 S-Video、經過特殊運算的 S-Video 訊號也許能稍微強化邊緣、但基於 N64 那粗糙的低解析貼圖下基本也不會好到哪裏去的。因此這些產品我一向建議圖個方便性時才用、否則看看就好。以下產品我全部未試用、故不附圖、但可基本確定效果約等同 S-Video 轉 HDMI
↓圖為 S-Video 訊號轉換器轉 HDMI 輸出之示意圖、非上述產品效果
不知為何、這三年內突然有大量廠商推出 N64 的無線控制器、跟三年前我想找控制器卻一機難求的狀況大相逕庭、所以我買了很多種回來試用、各有各家的優勢與缺點、↓詳述
RetroBit Super Retro 64
這個是 2013 年的產品、我當年購入的連結已失效、如今已買不到了。在所有可用的無線控制器中唯一維持三叉造型、可最佳還原 N64 遊戲體驗。
缺點: 無法使用震動包、沒有開關無法手動關機、握把背面是平的而非原廠流線型故握久了會痛、還有買不到。
Hyperkin Admiral
此控制器有黑色、白色、透黑色和透紫色四種顏色。特色在於擁有一個 miniSD 卡插槽可將記憶卡中的存檔備份至 SD 卡中。
缺點: 無法使用震動包、按鈕部分偏硬、類比旋鈕有點緊。
RetroFighter Brawler64
此控制器有透藍、透綠、透橘、透紫、透紅和經典灰色可選、在所有無線控制器中擁有最佳的握感與按鍵手感。
缺點: 無法使用震動包
RetroBit Tribute 64
此控制器有白色和透紫色可選、是所有無線控制器中唯一內建馬達支援震動的一款、且多了 USB 接收器、也可以拿去 PS3, Switch, Android, PC 或 Mac 使用。
缺點: 無法使用連發器
比起連發器、我覺得震動包的體驗還是比較重要一些、因此我是用 RetroBit Tribute 64 來當作 1P 使用、然後各種不同的接收器直接插好插滿。
↓全部插好插滿就可以大家一起來戰一場瑪莉歐賽車或 007 黃金眼囉!
其實 N64 是我開始收懷舊主機的第一部機器、我在沒有做任何功課下就先根據喜好選擇了金色特別版。然後開始發現 AV 跟 S-Video 在 LCD 上畫質都很糟、逐漸開始做功課發現 SCART 端子、結果要使用 SCART 又非改機不可。然而、這台我連擴充記憶卡槽上的封裝貼紙都不忍撕下來、實在是捨不得拿這台去改機。但家中空間不大、也不想買 CRT 或再買一台改機、才會開始致力於如何在不改機前提下在 LCD 上取得最佳畫質的嘗試。現在回想起來、也許入手 N64 的這個時間點才是這系列文章的原點也說不定。只可惜、直到最後我還是沒招可以把這台提升到舒服的程度。
至此同時、第五世代的遊戲機也就到此結束了、明天開始的文章將正式進入第六世代。從第六世代開始、解析度進入了 480P、僅支援 480i 的 SCART 端子逐漸不敷使用、主機紛紛投入色差或 VGA 等更高畫質的輸出。480P 解析度已經有 DVD 影片的水準、即使直接插在電視上、畫面也不至於太糟糕、接線上也就不用像現在這麼複雜了...才怪。預計明天會先從 SEGA 的最終夢想 DreamCast 開始介紹後續的主機、希望我能寫的完.....。